首页> 中文学位 >《寻找一座大山》翻译报告
【6h】

《寻找一座大山》翻译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翻译实践介绍

1.1翻译实践背景

1.2原语文本介绍

1.2.1文本作者

1.2.2文本内容

1.3翻译实践目的

1.4翻译实践意义

第二章翻译过程

2.1译前准备

2.2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概况

2.2.1“功能对等”理论

2.2.2“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关系

2.2.3“功能对等’’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2.3翻译难点

2.4译后事项

第三章案例分析

3.1语言描写

3.2动作描写

3.3心理描写

3.4环境描写

第四章翻译实践总结

4.1翻译实践的成果

4.2翻译实践的不足

4.3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寻找一座大山》是美国作家丹·埃姆斯(Dan Ames)20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小女孩的独特视角,讲述了二战对国家、家庭乃至个人带来的巨大伤害。对该小说的翻译,必须结合历史语境和社会语境,真实还原二战残酷的战争面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读者反应的论述为该小说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设想,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而撰写的翻译实践报告。小说是一种文学载体,它最能够反应社会生活,而翻译则是语际交流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通过该书的翻译,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本文探讨了该小说翻译中的基本难题,即如何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文学作品中语言、心理、动作、环境等描写的翻译。 实践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以“等效原则”为基础,注重动态对等而不求形式对等,灵活运用换序、断句、增意、减意等翻译策略,可以满足异域读者的期待,达到和原文读者大致相同或近似的反应。 充分再现小说的原文风格,准确翻译原文语言、心理、动作和环境的描写,既需要译者不拘泥于框定的形式,又需要译者根据语境进行思维模式调整,灵活处理语言转换,努力使译文达到和原文功能对等的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丁放;

  •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学科 英语笔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小曼;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选矿;岩石学;
  • 关键词

    大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