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规划引导下的杭州地铁1号线站点开发特征及对策研究
【6h】

规划引导下的杭州地铁1号线站点开发特征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1.1.2地铁沿线空间进入新发展阶段

1.1.3地铁站点用地开发与规划引导协同性研究的缺乏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城市轨道交通

1.2.2站点周边用地

1.2.3规划引导

1.3研究意义和创新性

1.3.1研究意义

1.3.2研究创新性

1.4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研究框架

2.国内外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

2.1相关基础理论

2.1.1区位理论

2.1.2 TOD模式

2.1.3人工廊道效应理论

2.2国内外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综述

2.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3热点策略研究综述

2.3.1联合开发策略

2.3.2“R+P”模式

2.3.3 PPP模式

3.杭州地铁1号线站点周边用地的开发特征

3.1杭州地铁1号线发展概况

3.1.1研究区域概况

3.1.2杭州地铁1号线发展现状

3.1.3各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现状

3.2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的总体特征

3.3站点周边用地的类型化特征

3.3.1站点周边用地类型化分析

3.3.2各类型站点的开发特征

3.4基于类型化的站点周边用地变动特征

3.4.1总体空间布局与变动

3.4.2站点类型的总体变动

3.4.3各类型站点的变动模式

3.4.4各类型站点周边用地的变动特征

3.4.5用地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3.5小结

4.杭州地铁l号线站点周边用地的控规引导

4.1站点周边用地的控规编制概况

4.1.1数据来源

4.1.2站点周边用地的控规编制情况

4.2控规对地铁站点周边用地的整体引导

4.2.1总体概况

4.2.2控规整体引导规律

4.2.3控规空间引导规律

4.3控规对地铁站点周边用地的分类引导

4.3.1服务设施型、居住+服务设施型

4.3.2居住型

4.3.3交通枢纽型

4.3.4大学园区型

4.3.5城郊型、郊外型

4.4规划引导与用地开发的相关性研究

4.4.1规划引导与站点周边用地受影响程度相关性

4.4.2规划引导与站点周边用地影响因素相关性

4.4.3规划引导与站点类型变动模式相关性

4.4.4规划引导与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的时序关系

4.4.5小结

4.5规划引导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4.5.1多中心结构初形成,副中心吸引力不足

4.5.2站点类型化布局,分类引导还需加强

4.5.3圈层化结构不突出,各功能用地布局分散

4.5.4绿地与广场规划实施较慢,影响环境品质提升

4.5.5部分站点规划引导滞后,仍处于中前期阶段

5.地铁站点周边用地规划策略研究

5.1宏观层面:提升轨道交通价值

5.1.1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发挥地铁带动效应

5.1.2激活建成区外围用地,提升副城吸引力

5.1.3加强超前性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发展

5.2中观层面:协调轨道交通与沿线用地

5.2.1协调交通与土地发展,构建连续有序的空间

5.2.2结合站点类型变动模式,协调城市空间扩展

5.2.3综合用地变动影响因素,引导各类用地建设

5.3微观层面:优化站点周边用地布局

5.3.1分类引导站点用地开发,形成差异化布局

5.3.2加强圈层化布局,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5.3.3挖掘地下空间资源,加强站点土地复合利用

5.3.4完善交通换乘设施建设,实现无缝接驳

5.3.5整合绿地广场用地,形成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6.结论

6.1研究结论

6.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高雪;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城市规划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饶传坤;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50F2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