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RA大鼠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RA大鼠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2.实验药品

3.主要仪器

4.主要试剂

(二)实验方法

1.蕲蛇不同有效部位的提取

2.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制备

3.分组

4.给药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处理

二、结 果

(一)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AA模型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二)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AA模型大鼠局部关节病变的影响

1.对AA模型大鼠右后足关节肿胀率影响的比较

2.对AA模型大鼠左后足关节肿胀率影响的比较

3.对AA模型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AI)评分影响的比较

4.对AA模型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影响的比较

(三)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AA模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的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三)蕲蛇的记载和相关研究

(四)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五)蕲蛇有效部位对RA大鼠的抗炎机制

四、小 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明确蕲蛇不同有效部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模型的抗炎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抗炎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分离纯化蕲蛇的有效成分打下基础,也为临床应用蕲蛇治疗RA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蕲蛇部位1(分子量≥14000道尔顿)高、中、低剂量组,蕲蛇部位2(分子量<14000道尔顿)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美洛昔康)组共8组,另设正常组。分组灌胃给药,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局部关节病变情况(关节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治疗3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①给药3周后,蕲蛇部位1和蕲蛇部位2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②模型组关节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给药3周后,蕲蛇部位1高剂量组和部位2高、中剂量组大鼠右后足、左后足关节肿胀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蕲蛇部位1和部位2的高、中剂量组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其中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③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蕲蛇部位1高剂量组和部位2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蕲蛇部位1和部位2的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7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④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显示:和模型组相比,蕲蛇两个有效部位高、中剂量组能减轻滑膜细胞变性、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软骨破坏等,但效果不及西药组。  结论:蕲蛇两个有效部位通过下调血清中 IL-1β、TNF-α、IL-17水平,从而直接或间接阻抑由它们介导的关节炎症,发挥抗炎效应,改善关节滑膜炎症,减轻关节肿胀度和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蕲蛇的两个有效部位都有效,其中蕲蛇部位2(分子量<14000道尔顿)略优于蕲蛇部位1(分子量≥14000道尔顿)。

著录项

  • 作者

    王俊杰;

  • 作者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学;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范永升;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蕲蛇,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