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应用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
【6h】

现代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应用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起源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灰空间的既往研究

1.3.2 大学教学建筑相关研究

1.3.3 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灰空间的概念

2.2 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相关概念

2.2.1 大学教学建筑概念

2.2.2 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概念

2.3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

2.3.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涵义与特点

2.3.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趋势

2.3.3 适合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建筑功能、空间、布局要求

2.4 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学建筑灰空间的现状调研

3.1 合肥四所大学学生对教学建筑灰空间的喜好与使用情况调研

3.2 对台肥四栋教学建筑灰空间的案例调研

3.2.1 调研案例1: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建筑艺术馆

3.2.2 调研案例2;安徽大学磐苑校区博学北楼

3.2.3 调研案例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第五教学楼

3.2.4 调研案倒4.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逸夫楼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学建筑灰空间的空间感知

4.1 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建艺馆四处灰空间的SD调研

4.2 安徽大学磐苑校区博学北楼四处灰空间的SD调研

4.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第五教学楼四处灰空间的SD调研

4.4 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逸夫楼四处灰空间的SD调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

5.1 现代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设计原则

5.1.1 以学生为本

5.1.2 整体性原则

5.1.3 适宜可达性原则

5.1.4 活力原则

5.1.5 多样性原则

5.2 现代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设计策略

5.2.1 从四类灰空间的角度提出设计策略

5.2.2 从不同学科学生使用灰空间的角度提出设计策略

5.2.3 从灰空间中设施的角度提出设计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论文研究的不足

6.3 论文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成为现代大学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作为现代大学教育活动重要物质载体的教学建筑所承担的角色不仅仅是传统知识型学习的场所,更需要成为师生有效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教学建筑空间中非常富有特色的灰空间对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十分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了解目前合肥市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应用的现状,针对四个案例,通过现场发放问卷、测绘教学建筑灰空间和现场观察记录灰空间中的学生行为等方法对合肥市大学学生对灰空间使用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教学建筑灰空间的空间类型、空间特性、空间分布以及灰空间中的学生行为类型、影响灰空间品质的因素,学生认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使用SD语义差别法对教学建筑灰空间进行感知。分类、归纳出相应灰空间的综合印象,从而了解不同类型灰空间的受欢迎程度。使用最长距离聚类分析找出形容词对的规律,了解灰空间属性的关联性。最后提出适合于现代大学教学建筑灰空间的设计原则,从灰空间的类型、不同学科教学建筑灰空间的使用以及灰空间中设施三个角度提出设计策略。为设计者在设计大学教学建筑时能充分对建筑中灰空间进行全面考虑和设计提供建议,最终让学生拥有一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场所,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