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及模式优化研究——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视角
【6h】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及模式优化研究——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绪论

1.1.1 研究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重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主要创新点

1.4.3 存在的主要不足与改进

第一章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概述

1.1 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与特质分析

1.1.1 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界定

1.1.2 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质阐释

1.2 新时代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点

1.2.1 新时代青少年的特殊定位

1.2.2 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点

第二章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现状阐释

2.1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总体进展

2.1.1 国家政策文件的顶层推动

2.1.2 学科理论成果的井喷涌现

2.1.3 核心党刊媒体的主流传播

2.1.4 红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2.2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现状调查

2.2.1 青少年对革命传统认知的调查

2.2.2 青少年对革命传统认同的调查

2.2.3 青少年对革命传统践行的调查

2.2.4 青少年对革命传统教育必要性的调查

2.3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问题

2.3.1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理念尚需明确

2.3.2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趋向功利

2.3.3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相对单一

2.3.4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第三章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3.1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目标的实现度

3.1.1 利用好红色资源

3.1.2 发扬好红色传统

3.1.3 传承好红色基因

3.2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行为的感染力

3.2.1 教育活动的存在感

3.2.2 教育事业的认同感

3.2.3 教育工作的成就感

3.3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对象的获得感

3.3.1 体验教学

3.3.2 互动教学

3.3.3 现场教学

3.3.4 情景教学

3.3.5 红歌教学

3.3.6 仪式教学

3.4 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影响的持久性

3.4.1 参与主体的能动性

3.4.2 参与过程的愉悦感

3.4.3 参与结果的实效性

第四章 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模式优化策略

4.1 厘清教育理念

4.1.1 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

4.1.2 革命文化的价值体认

4.1.3 红色资源的内涵承载

4.1.4 教育效果的内化外显

4.2 优化教育内容

4.2.1 理想信念教育

4.2.2 革命精神教育

4.2.3 社会认同教育

4.2.4 道德养成教育

4.3 创新教育方法

4.3.1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同心同向

4.3.2 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相得益彰

4.3.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

4.3.4 新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形成合力

4.4 构建教育机制

4.4.1 传播机制

4.4.2 激励机制

4.4.3 反馈机制

4.4.4 管理机制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的争相涌入,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呈现多样化特点,对其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窘。对新时代青少年有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正确价值导引、红色文化传承、优良传统涵养及社会实践育人的综合系统。论文在全面梳理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学理基础上,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以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为根本指针,着力优化构建适应新时代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有较大推广价值的革命传统教育模式。
  2013年以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其独特的教学范式,致力于提升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成效彰显,广受关注,成为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典型范例。本研究以“井冈情,中国梦”暑期实践季活动为契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通过连续4年的跟踪考察,以相关高校实践团队成员为样本,围绕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认知、认同、践行及挑战等维度,展开问卷调查,并有机融入学生个案调查与专家深度访谈,从教育目标实现度、教育行为感染力、教育对象获得感及教育效果持久性四个维度,探寻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井冈山模式”的有效性。
  论文进而从理念、内容、方法和机制等四个维度出发,着力优化构架新时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模式。目标理念上,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向,革命文化的价值体认,红色资源的内涵承载和教育实效的内化外显;教育内容优化上,注重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社会认同教育和道德养成教育;教育方式创新上,提倡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同心同向,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相得益彰,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相互促进,新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机制构建上,力求传播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多维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