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方案与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比较分析
【6h】

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方案与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化疗方案

1.2.2 临床资料采集

1.2.3 生存分析与随访

1.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化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2.3 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2 Ⅲ一Ⅳ度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3.1 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方案与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化疗疗效

3.2 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方案与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生存分析

3.3 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方案与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不良反应

3.4 骨髓抑制和感染的发生与其影响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惰性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与CHOP样方案(CHOP或CHOPE: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地辛,强的松±依托泊苷)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以2007年至2012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惰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明确入组条件:1)均经病理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确诊;2)有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3)接受规范化治疗:接受4-8个周期的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与CHOP样方案(CHOP或CHOPE: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地辛,强的松±依托泊苷)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明确分期、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分析相关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化疗方案与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1.共有107例入组,入组的病例中54例患者接受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FLU组),53例接受CHOP或CHOPE方案化疗(CHOP组)。两治疗组的一般临床特点(患者年龄、性别、Ann Arbor-Cotwolds分期、B-症状、结外受累、LDH、体能状态、组织学亚型及是否联合美罗华治疗等)未见统计学差异。  2.FLU组和CHOP组的化疗疗效相似(OR率:96.3% vs86.8%;P=0.093、CR率:68.5%vs67.9%;P=0.947)。中位随访26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3-yPFS)和3年生存率(3-y OS)分别为68.0% and78.8%。相较于CHOP组,FLU组有较优的3-y PFS(75.8% vs61.0%;P=0.011),但是3-y OS并无统计学差异(82.1% vs74.8%;P=0.209)。  3.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感染和消化道反应。FLU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HOP组,其中感染率:27.8% vs5.7%(P=0.002);Ⅲ-Ⅳ度骨髓抑制:42.6% vs7.5%(P<0.000)。  4.Logistic单因素回归显示,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分期、骨髓抑制的发生及利妥昔单抗的联合使用与感染的发生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表明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和年龄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5.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化疗方案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表明氟达拉滨的使用和B症状是Ⅲ-Ⅳ度骨髓抑制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1.相较于CHOP样方案,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除了较优的PFS,并未显示出生存优势以及CR率、OR率,然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2.氟达拉滨的使用可引起较高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提示临床使用氟达拉滨方案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著录项

  • 作者

    徐笑笑;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肿瘤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翼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惰性淋巴瘤,氟达拉滨,CHOP方案,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