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硬脑膜静脉窦栓塞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6h】

硬脑膜静脉窦栓塞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硬脑膜静脉窦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意义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耗资低廉的硬脑膜静脉窦(Duralvenoussinus,DVS)栓塞动物模型,探讨DVS栓塞后动物模型大脑的病理生理学及形态学改变,以期深入阐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等相关疾病的病理变化,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依据。实验中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58只(雌雄各半,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栓塞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正常组6只,栓塞组及假手术组各26只,后两组大鼠根据术后处死时间再次分为6h组7只、1d组7只、3d组6只和5d组6只)。栓塞组大鼠麻醉后,颅骨手术开窗,于上矢状窦后部逆血流方向缓慢插入固体栓子并固定。假手术组仅开颅,正常组不手术。栓塞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h、1d、3d、5d处死耿脑,正常组大鼠随机选择处死时间。取栓塞段DVS旁脑皮质,采用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并在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观察不同时间点脑含水量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大体标本及光镜进行对照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①栓塞组大鼠软脑膜充血严重,脑组织表面呈现水肿改变;上矢状窦内可见栓子前端附着有血栓形成;②栓塞组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脑水肿病理表现,以栓塞后6h最为显著;脑皮质内出现大量致密、深染的核固缩细胞,在栓塞6h组既可观察到,而在栓塞1d时最明显;假手术组中仅在术后短期内可观察到轻微水肿及炎症表现,正常组中未见上述异常变化;③栓塞组大鼠术后6h脑含水量较假手术6h组及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术后1d脑含水量仍高于正常组(P<0.05):④栓塞组脑皮质中,Caspase-3、Bcl-2及Bax蛋白在术后一天内均有大量表达,且在1d组中表达最多,之后下降,而在所有时间点均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栓塞组Bcl-2/Bax值始终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并在手术1天后明显下降。⑤栓塞组模型成功率为92.31%。 结论:①本实验采用的造模方法简单,手术耗时短,动物创伤小;栓子尾段留置在外的方法克服了栓子移位及再通的问题,造模成功率较高,该疾病动物模型对CVST的相关病理学以及临床治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②栓塞组大鼠脑水肿在手术6小时内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仅造成上矢状窦栓塞并不能长期影响大脑血液循环,开放丰富的侧支通路可能是此时机体调节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手段之一。③栓塞组中,栓塞段DVS旁脑皮质出现神经细胞凋亡,提示细胞凋亡可能是DVS栓塞后引起继发性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在此过程中,Caspase-3、Bcl-2及Bax等细胞凋亡相关的效应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因此在疾病早期采用针对凋亡相关基因的抗凋亡治疗,可为降低CVST的死亡率提供新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