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文化发展创新理路研究
【6h】

新型城镇化文化发展创新理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选题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总体评价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设计和内容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新型城镇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城镇文化建设的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城镇文化建设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城镇城市文化建设思想

三、西方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一)古代西方的城市文化建设思想

(二)近现代西方的城市文化建设思想

四、新型城镇文化的系统解析

(一)城镇文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定位

(二)城镇文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属性和多重维度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城镇文化发展的流变

一、新型城镇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基于中央文件的分析

二、新型城镇文化建设的阶段划分

(一)“文化空间忽视”( 1978-1995)

(二)“文化空间发现”( 1996-2007)

(三)“文化空间重视”( 2008-2013)

(四)“文化空间塑造”( 2014-至今)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问题检视及归因剖析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问题检视

(一)理论层面的问题

(二)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

二、城镇文化建设中问题产生的归因剖析

(一)城镇规划缺乏整体的文化战略,缺失文化特色

(二)文化理念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不同步

(三)过度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基本建设脱离市民生活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文化发展的理念重构与路径创新

一、新型城镇文化发展的理念重构

(一)“人民美好生活”与“生活共同体”理念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三)城镇“时间-空间-文化”要素整合理念

(四)城镇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相统一的理念

二、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文化发展的路径创新

(一)制定合理的城镇文化发展规划

(二)重视文化人才培育,激发城镇文化活力

(三)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四)培育良好的城镇精神

(五)智慧城镇助推文化建设

(六)提高城镇文化空间的开放度以增强群众的体验感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城镇的收入、就业、教育、设施、环境、安全、公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城镇的历史记忆、创意文化等有了更高水平的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本质上,新型城镇化是特定城镇界面上关于“美好生活主体”的历史记忆重构和活动空间塑造的实践过程。新型城镇文化的发展更是对当前物质泛化、精神贫瘠的一种恰当回应,它强调在物质基础上的人文关怀,注重历史性和空间性思考以及城镇文化发展中的人文维度。因此,以城镇“时间-空间-文化”视界切入,立足于文化发展层面对中国新型城镇价值观的迁移、城镇的人文关怀等问题进行分析,重新定位与审视新型城镇文化的基本特征、属性及功能,重构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文化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政策意义。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理论探索出发,基于中央文件的分析,从价值取向、政策时序、政策内容以及政策反思四个方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城镇文化发展的流变,从而发现我国新型城镇文化发展中存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问题,归因于城镇规划缺乏整体的文化战略,特色缺失、文化理念与新型城镇文化发展的进程不同步、过度追求城镇化率,基本建设脱离市民生活等。鉴于此,进一步探索了重构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文化发展的理念,坚持“人民美好生活”与“生活共同体”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整合城镇“时间-空间-文化”要素,实现城镇文化资本与文化价值相统一。从而提出制定合理的文化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城镇精神,借助智慧城镇建设去助推城镇文化建设,通过提高城镇文化空间的开放度以增强群众的体验感与亲密度,把新型城镇打造成为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人文魅力空间。

著录项

  • 作者

    谢宗霞;

  •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春华;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文化发展,时代特色;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4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