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品安全危机下的消费者风险感知实证研究
【6h】

食品安全危机下的消费者风险感知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4论文结构

1.5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食品安全理论的综述

2.1.1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2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2.2风险感知理论的综述

2.2.1风险感知理论的发展

2.2.2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

2.2.3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

2.3消费者应对风险的行为综述

2.3.1消费者主动降低风险的行为

2.3.2消费者对风险信息的搜寻行为

2.3.3食品安全事件后的购买恢复行为

3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

3.1研究模型

3.2研究方法

4数据收集与消费者行为特征描述

4.1问卷设计

4.2问卷发放与回收

4.3样本特征

4.3.1人口统计特征

4.3.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程度

5实证分析

5.1研究假说

5.1.1人口社会特征

5.1.2个人信任特征

5.1.3风险偏好特征

5.1.4地域特征

5.2变量统计与说明

5.3有序logit模型估计

5.4结果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6.2对策建议

6.2.1食品产业链

6.2.3政府监管部门

6.3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公众的收入水平也随之显著提高,因此对于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需求逐步提升,而饮食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关乎到国民生命健康,产业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会引起包括消费者、企业、监管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食品质量的安全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状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逐渐提升,因此更加地凸显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风险爆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些个别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伤,企业的形象与名誉受到损害,这些事件同样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以及整个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中国近年来若干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后,食品行业与政府信任均受到一定的冲击,造成严重后果。  在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发生后,一些消费者对风险感知水平的错误评价,将导致恐慌性的非理性行为,会对社会的稳定与行业的发展产生过度影响。了解消费者对不同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能够在不同的食品安全风险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的管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存在两个层面的差异性:一是具有不同个人特征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种食品安全风险有着不同的感知特征;二是消费者对于不同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水平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根据消费者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水平排序,将十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分为四类,通过对成都、北京、上海、广州与杭州五大城市的消费者风险感知特征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实证方法分析食品安全风险下的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数据,采用多元Ordered Logit模型,描述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水平为的影响因素,以人口统计特征、信任因素、地域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以消费者对地沟油、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和胆固醇四种典型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识别出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的主要变量。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对不同的食品安全风险有着不同的感知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中是否有儿童、信任特征、地域特征因素对特定的食品安全风险有着差异化的显著影响。在个人特征中,女性对四类食品安全风险均有着更高的感知水平;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对地沟油与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有着更低的感知水平;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的消费者对地沟油、食品添加剂与胆固醇三种风险有着更低的感知水平,而对转基因食品有着更高的感知水平;家庭中有16岁以下儿童的消费者对地沟油与转基因食品风险有着更高的感知水平;身体健康的消费者对地沟油风险的感知程度更高;在风险偏好方面,相对于风险厌恶者,风险中立者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感知水平更高,而风险偏好者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感知水平更低;在信任特征中,对食品体系信任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有着更低的感知水平;在地域特征方面,相对于成都市的消费者,北京、上海、杭州的消费者对四种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食品产业体系中各主体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首先是在食品厂商经营的角度上,一些规模较大的食品厂商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整合食品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来实现规模化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这也有助于形成产品差异化,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食品厂商需要致力于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链的信任水平,并且根据自身产品特征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决策。其次是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上,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区域内消费者饮食习惯、文化特点,对一些当地消费者风险暴露程度较高或是曾经发生过严重食品安全危机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制措施,加大对特定风险的控制、监管和人力、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各项措施,有助于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规制效率;在信息传导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意识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这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提供可认知的风险信息,同时加强对一些食品安全认证标准知识的普及;最后,政府需要加强应急措施的效率与及时性,建立系统化化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改善食品安全危机后的时滞性,逐渐恢复政府信任。

著录项

  • 作者

    李可及;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产业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丁玉莲;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食品安全,消费者,风险感知,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