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教练式管理的员工绩效管理研究——以AP公司为例
【6h】

基于教练式管理的员工绩效管理研究——以AP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传统管理方式面临变革的需要

1.1.2 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提升员工绩效的新路径值得进一步探寻

1.2 研究意义

1.2.1 提升管理者素质的有益尝试

1.2.2 促进员工成长的重要手段

1.2.3 拓宽教练技术的应用范围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

2 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教练式管理相关概念综述

2.1.1 教练技术的起源与概念综述

2.1.2 国外企业教练发展现状

2.1.3 国内企业教练发展现状

2.2 组织支持相关理论概要

2.2.1 组织支持理论概要

2.2.2 组织支持理论的应用价值

2.3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3.1 国外关于绩效管理研究的概况

2.3.2 国内关于绩效管理研究的概况

2.3.3 根据绩效理论指导绩效提升工作

3 问卷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结构概要

3.2 发放问卷与回收筛选

3.2.1 预先测试

3.2.2 正式测试

3.3 统计分析方法

3.4 AP公司基本情况与绩效管理制度概况

3.4.1 AP公司的基本情况

3.4.2 AP公司管理干部的绩效问责制度

3.4.3 AP公司员工绩效管理制度框架

3.4.4 AP公司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3.5 调查问卷数据汇总与解析

3.5.1 被调研者的基本情况

3.5.2 针对AP公司绩效管理的分析——管理者角度

3.5.3 针对AP公司绩效管理的分析——员工角度

3.5.4 针对AP公司绩效管理的分析——重合评估项的对比

3.5.5 针对AP公司绩效管理的分析——员工分类绩效差异

3.6 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3.6.1 AP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亮点结论

3.6.2 AP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问题结论

3.6.3 探寻教练式管理技术的应用空间

4 教练式管理提升员工绩效实施方法探讨

4.1 教练式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思想

4.1.1 教练式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

4.1.2 教练式人本管理重视“约-哈里窗理论”的应用

4.2 确定员工发展阶段并建立教练关系

4.2.1 管理者需要“诊断”得出下属的发展阶段

4.2.2 管理者与员工建立教练与被教练关系

4.3 以教练式管理思维设计绩效管理体系

4.3.1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理念

4.3.2 界定岗位职责

4.3.3 设定绩效目标

4.3.4 日常记录与过程辅导

4.3.5 绩效反馈面谈

4.4 引入GROW思维模型创新搭建“绩效提升教练模型”

4.4.1 教练式管理中应用GROW模型的可行路径

4.4.2 创新搭建“绩效提升教练模型”

5 教练式管理技术提升员工绩效运用实践(以AP公司某部门管理为例)

5.1 工作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5.2 对A类型员工——重点运用教练式“培训辅导”技术

5.3 对B类型员工——重点运用教练式“沟通”技术

5.4 对C类型员工——重点运用教练式“激励”技术

5.5 对D类型员工——重点运用教练式“授权”技术

5.6 技术运用实践总结

6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6.1 结论一:教练关系会成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新型的工作纽带

6.2 结论二:实践证明教练式管理技术可以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

6.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6.3.1研究局限性

6.3.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宁荣;

  •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工商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岳峰;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27F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