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氯乙烯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线粒体损伤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作用研究
【6h】

三氯乙烯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线粒体损伤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线粒体形态学改变与细胞凋亡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TCE对体外培养的人原代KC线粒体的损伤作用,并探讨 GBE 的保护作用,以期深入揭示TCE的皮肤细胞毒性机制,为防治 TCE 皮肤损害和开发有效的防护用品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体外分离的人原代KC,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分别给予以不同浓度(0.125、0.5和2.0 mmol/L)的TCE处理,同时设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和体积浓度为1%的丙酮(溶剂)对照组;GBE保护试验则以不同浓度(10、50、100、150 mg/L)的GBE预处理细胞2 h后再用2.0 mmol/L TCE进行染毒。分别从功能和形态两个方面检测线粒体的变化。①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线粒体酶抑制率的变化;②通过测定细胞ATP酶活力来反映其能量代谢功能的变化;③罗丹明123(Rh123)和碘化丙啶(PI)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改变;④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学改变。 结果:①细胞活力的变化:染毒时间为4 h和8 h时,0.5和2.0 mmol/L TCE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当染毒时间大于12 h,三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且随着染毒浓度的提高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GBE保护组细胞活力较TCE染毒阳性组明显升高(P<0.01),GBE浓度提高到100和150 mg/L 时,细胞活力与溶剂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线粒体酶抑制率改变:染毒4 h和8 h时,0.5和2.0 mmol/L TCE组线粒体酶抑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染毒时间>12 h,三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GBE保护后线粒体酶抑制率下降(P<0.01),100 mg/L 以上的GBE保护后线粒体酶抑制率与溶剂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细胞ATP酶活力变化:TCE处理4 h细胞ATP酶活力无变化,处理8 h,2.0 mmol/L 组低于对照组,TCE作用时间大于12 h,0.125、0.5和2.0 mmol/L 组ATP酶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10 mg/L GBE保护组ATP酶活力与TCE染毒组差异无显著性,50、100、150 mg/L GBE保护组ATP酶活力较TCE染毒组升高,其中100和150 mg/L GBE保护组与溶剂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ΔΨ<,m>改变;2.0 mmol/L TCE染毒4、8、12和24 h,Rh123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下降,Rh123<'->/PI<'->细胞群的比例较对照组增加,8 h后变化趋于稳定,12和24 h组与8 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BE保护组Rh123荧光强度较TCE染毒阳性组明显升高,Rh123<'->PI<'->细胞群比例下降(P<0.01),100和150 mg/L 保护组,两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线粒体形态学改变:电镜下TCE处理组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变性,基质减少,部分嵴消失,正常对照组和GBE保护组线粒体结构完整,基质分布均匀,可见线粒体嵴。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三氯乙烯的皮肤细胞毒性机制中,线粒体损伤占有重要的角色,银杏叶提取物是线粒体和细胞损伤的有效保护剂。本研究不仅进一步探明了三氯乙烯的皮肤毒性机制,也为今后防治三氯乙烯中毒,开发有效的皮肤防护用品提供了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