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
【6h】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可操作性的基本理论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2.2 可操作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可操作性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可操作性的影响因素

§3.1 操作主体

§3.2 操作中介

§3.3 操作客体

§3.4 操作环境

§3.5 操作资源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可操作性的现状及成因

§4.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操作性的现状

§4.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可操作性不强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可操作性的对策

§5.1简化与规范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

§5.2提高教育者的操作能力

§5.3激发和增强教育对象的积极主动性和接受能力

§5.4强化方法的环境适应性

§5.5 促进资源的投入与开发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实效性不强,是近年来长期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虽然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但其较为普遍存在的与实际脱节、可操作性不强,不能为实际工作者很好地推行和运用的根本缺陷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更加艰巨的教育任务、更加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更加富于变化与个性的教育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们如何研究开发出更具有可操作性、并能为一线工作者们切实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教育方法,即如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如何提高教育方法可操作的程度,如何强化教育方法的理论态势转化为实践操作程序等,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重点研究和深入关注的时代课题。故此,可操作性问题,既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论域、新视角。  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可操作性问题。首先,论文在借鉴其他学科关于可操作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操作性的概念、含义、特征、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较为详细的阐述。其次,借助我国近年来发表的各种调查报告、深入的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操作性的现状,特别是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化与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操作程序,增强方法表述和操作要求的具体化程度;提高教育者对方法可操作性的认识及操作能力;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育对象的接受意识和接受能力;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各种教育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与开发等五个方面的对策,达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操作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高之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刘莹;

  •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杰;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