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歌仔戏研究
【6h】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歌仔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一)研究意义

(二) 创新点

二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一)传播仪式观的研究现状

(二) 歌仔戏的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一) 脉络梳理和文献研读

(二) 田野调查——漳州和厦门

(四) 整理资料和提出论题论述

第一章 不同场域中的歌仔戏传播:文化共享

第一节 政治场域中的歌仔戏传播

一 日据时期的台湾歌仔戏传播

二 改革开放后的大陆歌仔戏传播

三 政府官方主导的歌仔戏传播

第二节 民俗场域中的歌仔戏传播

一 宗族祭祀场域中的歌仔戏传播

二 神明祭祀场域中的歌仔戏传播

三 不同场域中的歌仔戏传播内容:新旧分明

小结

第二章 歌仔戏仪式的元素呈现与解读:身份确认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仪式化构建

一 戏台与祭台的搭建

二 请神拜神仪式

三 特殊的仪式短剧

第二节 视觉符号的仪式化表征与阐释

一 戏衣——宁穿破,勿穿错

二 脸谱——人品和性格

三 诸神宝物——祈福消灾

第三节 听觉符号的仪式化表征与阐释

一 口彩语:消灾纳福

二 戏曲俗语:喻人生百态

三 音乐曲调:叙事抒情两不误

小结

第三章 歌仔戏仪式的传播:价值共享

第一节 民间歌仔戏仪式价值的变迁:人神共娱——娱神为主

一 传播工具的价值在丧失

二 娱乐的价值被边缘化

三 仪式的价值被强调

第二节 歌仔戏仪式所塑造的情境:“圣”“俗”混融

一 祭祀仪式剧——吉祥例戏

二 傩戏的变体——跳加官

三 新时代创新剧目——侨批

第三节 歌仔戏的仪式目的

一 人神交流

二 身份的确认和群体认同感

三 高台教化与传统美德

四 娱乐与狂欢

小结

第四章 仪式观下的歌仔戏危机分析与反思

第一节 歌仔戏文化共享心理场域的衰退

一 共通的意义空间消失

二 青年群体传统仪式感的缺乏

第二节 歌仔戏文化共享物理场域的衰败

一 纪念性建筑物的衰败

二“传播”与“传承”的术道分离

第三节 歌仔戏时代创新性的不足

一 戏红人不红,剧目时代性落后

二 表演形式陈旧,互动性不足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田野调查资料(厦门与漳州)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许丽霞;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