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尿动力学应用研究
【6h】

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尿动力学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登记

致谢

综述 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儿夜间遗尿症(PCNE)的膀胱尿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抽取40名原发性小儿夜间遗尿症患儿做为实验组,连续记录一周排尿日记,取最大一次清晨排尿量做为功能性膀胱容量(FBC),并计算FBC/CBCnorm(CBCnorm为正常膀胱容量)比值;患儿在夜间同步脑电图监测证实其完全进入睡眠状态后以自身尿液膀胱自然充盈灌注的方法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即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观察指标包括功能性膀胱容量(FBC)、遗尿量、逼尿肌稳定性和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DI)、膀胱顺应性(BC)、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同性等。随机选30名排尿正常儿童做为对照组,同期同法对其行尿动力学检测,进行对照研究。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两组,Ⅰ组为非DI组(无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组),Ⅱ组为DI组(有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组),Ⅰ组、Ⅱ组均给予干床训练疗法治疗,即心理行为疗法+夜间闹钟唤醒训练,Ⅱ组加服对膀胱逼尿肌有较高抑制作用的抗胆碱能药物奥昔布宁;同期随机选择50名未行尿动力学检测的PCNE患儿做为对照组,仅给予与实验组相同的干床训练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FBC为122.52±28.31ml,对照组为259.21±55.47ml,实验组FBC/CBCnorm为45.42±5.01(%),而对照组FBC/CBCnorm为94.14±7.0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检测过程中实验组遗尿量(NV)为109.88±28.84ml,NV/CBCnorm为40.45±5.39%,对照组排尿量(Uv)为253.5±54.96ml,uv/CBCnorm为92.75±6.4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40例患儿中28例出现充盈期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DI),占70%(28/40),而对照组中DI发生率为10%(3/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中BC下降3例,对照组无BC下降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0例患儿在自然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过程中当出现DI时盆底肌电活动减弱4例,对照组中无此现象;而排尿期实验组盆底肌电活动增强90%(36/40),对照组为83.3% (25/30),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有效率、治愈率,3月时实验组分别为87.5%(35/40)、80%(32/40),对照组分别为60%(30/50)、50%(25/50);6月时实验组分别为82.5%(33/40)、70%(28/40),对照组分别为52%(26/50)、44%(22/50),两组对比有效率、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PCNE的膀胱尿动力改变主要是DI,DI发生几率高;FBC降低是PCNE的基本特征,是DI的继发改变。对存在DI的PCNE患儿,应用对膀胱逼尿肌有较高抑制作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尿动力学检测对PCNE的分型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对PCNE患儿进行尿动力学检测是必要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