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歌的抗战--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
【6h】

诗歌的抗战--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战时生态生成与新诗的西南出场

第一节 抗战中崛起的西南大后方

一、西南大后方区域范围及政治地位的确立

二、西南大后方社会整体发展的稳定

第二节 现代文学中心的西南重构

一、北京、上海现代文学中心的沦陷

二、硝烟中流散的现代文学

三、抗战时期现代文学中心的西南重构

第三节 现代新诗在西南大后方的历史出场

一、现代诗人抗战时的西南集聚

二、诗歌传播场域在西南的构建

三、现代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战火与硝烟中的诗歌主体生态

第一节 战火中的洗礼:诗人生存状态与诗歌态度

一、流散期:吹响民族抗战号角

二、稳定期:浴火后的西南聚集

三、困难期:向现实的深处掘进

第二节 硝烟中的集结:诗歌社群与诗人组织

一、“文协”的建立与诗人动员

二、《七月》等报刊媒介与诗人组织

三、西南联大等校园文学社群与诗人的组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状态

第一节 接受群体类型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一、底层的大众:文艺动员中的普通市民和工农

二、挑剔的读者:西南大后方城市知识分子群体

三、诗歌逐梦者:西南大后方校园中的学生群体

第二节 诗歌传播的主要途径与困境

一、出版发行机构的发展与诗歌文集出版

二、《抗战文艺》等报刊媒介的诗歌传播

三、诗朗诵、街头诗等传播途径的发展

四、战时环境下诗歌传播的主要困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诗歌本体的生态适应

第一节 朗诵诗等:“使诗歌,成为大众的东西”

一、高兰等的朗诵诗创作

二、田间等的街头诗创作

三、沙鸥等的方言诗创作

第二节 叙事诗:“新诗的再解放和再革命”

一、战时生态适应中走向新的抒情

二、战时生态适应中的形式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时生态下新诗创作活动的变化

第一节 战时生态下的新诗创作活动特点

一、创作目的的工具化

二、创作活动的组织性

三、接受对象的大众化

第二节 战时生态下新诗创作的整体变化

一、规定性的“我们”对个体的“我”的超越

二、现实性在诗歌现代性构建中的合法性的确立

三、多元文化整合对西南大后方诗歌艺术的丰富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出版的主要诗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荀利波;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杨剑龙;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3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