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uO负载CeO2基催化剂的制备和其CO氧化活性的研究
【6h】

CuO负载CeO2基催化剂的制备和其CO氧化活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研究历史和背景

1.1.1 CO催化剂历史和背景

1.1.2 CeO2基载体历史和背景

1.2 CeO2基晶体结构和原理

1.3 铈基载体合成方法和研究进展

1.3.1 CeO2载体合成和研究进展

1.3.2 CeO2-ZrO2复合材料合成和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比表面积二氧化铈载体的制备和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表征方法

2.2.2 材料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3 大比表面积CeO2的H2-TPR还原能力考察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La、Y、zr元素掺杂改性CeO2固溶体的制备和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表征方法

3.2.2 La2O3、Y2O3掺杂CeO2-ZrO2固溶体材料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a2O3-Y2O3-CeO2-ZrO2固溶体的XRD表征

3.3.2 La2O3-Y2O3-CeO2-ZrO2固溶体的比表面积表征

3.3.3 La2O3-Y2O3-CeO2-ZrO2固溶体的SEM表

3.3.4 La2O3-Y2O3-CeO2-ZrO2固溶体的H2-TPR表征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uO负载氧化铈基催化剂的制备和其CO氧化活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表征方法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催化剂XRD表征结果分析

4.3.2 催化剂TEM表征结果分析

4.3.3 催化剂SEM表征结果分析

4.3.4 催化剂EDS表征结果分析

4.3.5 催化剂IR表征结果分析

4.3.6 催化剂H2-TPR结果分析

4.3.7 新鲜催化剂CO氧化活性应用研究

4.3.8 催化剂TG表征结果分析

4.3.9 老化催化剂CO氧化活性应用研究

4.4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导致机动车尾气处理的关注度一再升级。在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时,由于CO作为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拥有更高的CO氧化活性的催化剂更受人们的青睐。而合成成本低廉且具有高CO氧化催化活性的催化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CeO2基载体由于大量的氧空位存在,并且资源储量丰富,价格较低而成为催化剂载体的很好选择。晶体缺陷往往会造成更多的晶格空位,而这些空位可以充当潜在的氧吸附位点,为了能够最大化这些活跃位点,所以往往会向CeO2晶格中引入多种其他元素,使材料拥有更高的储氧能力和高温热稳定性。本文主要采用工业上较易实现的共沉淀法合成CeO2基载体,通过添加Zr等元素提高载体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湿浸渍法用CuO对CeO2基载体进行改性,制备出对CO氧化具有较高活性的CeO2基催化剂,论文取得如下的主要研究成果。  1.研究了相同制备条件下,不同原料对CeO2载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2Ce(NO3)6合成的CeO2在800℃/3 h焙烧条件下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该原料合成的CeO2载体在300~600℃出现一个较大的表面还原峰,还原能力虽然达不到(NH4)2Ce(NO3)6为原料制备的CeO2载体,但是其CeO2载体的热稳定性能却高于(NH4)2Ce(NO3)6为原料制备的CeO2载体。研究表明,H2Ce(NO3)6做为原料合成的CeO2载体同时拥有更好的高温比表面积和较好的还原能力。  2.研究了通过工业易操作的反向共沉淀方法合成掺杂少量La2O3(5%)、Y2O3(5%)的CeO2-ZrO2固溶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不同料液浓度、滴加时间、双氧水和氧化物质量比例以及搅拌速度对合成的载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浓度为0.10g/ml,滴加时间为70 min,双氧水和氧化物比例为1∶1,搅拌速度为170 r/min时对应的1000℃/4 h焙烧条件下的比表面积最大,为27.52 m2/g。  3.通过工业易操作的湿浸渍法合成了CuO/CeO2(C/C)和CuO/CeO2-ZrO2(C/CZ)和CuO/La2O3-Y2O3-CeO2-ZrO2(C/CZLY)催化剂。结果表明,从TEM图中发现,负载量为8%的CuO合成的C/CZLY催化剂中CuO负载均匀且负载的CuO粒径较小。从H2-TPR图中发现,C/CZLY不仅还原能力最强而且出现还原能力的温度最低,且其拥有还原能力的范围最广,因此其表现出来的综合还原能力最好。从新鲜催化剂CO催化实验中发现,C/C和C/CZ的T50分别为94℃和99℃,T90分别为113℃和115℃,都略高于C/CZLY,但是最终全部转化温度相同。综合表明,C/CZLY的催化能力更佳。从老化催化剂CO催化实验中发现,C/CZLY的T10、T50和T90分别为80℃、120℃和145℃。相比发现,C/C的催化能力一直较低,其T10、T50和T90分别为100℃、130℃和175℃。明显低于C/CZLY。C/CZ的催化能力相比C/C有一定提高但是还是略低于C/CZLY,其T10、T50和T90分别为80℃、120℃和155℃。综合表明,C/CZLY拥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能,其CO氧化催化能力在(800℃/2h)仍是最佳,且和新鲜催化剂的CO氧化催化能力相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