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SM人群HIV高危行为同伴群干预研究
【6h】

MSM人群HIV高危行为同伴群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 文 缩 略 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1 MSM人群HIV感染状况

2 MSM人群同伴网络与艾滋病传播国内外相关研究

3.针对MSM人群同伴网络功能特点进行HIV预防干预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一:泸州市和宜宾市MSM人群同伴群特征横断面调查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泸州市MSM人群同伴群干预研究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 人 简 历

致谢

综述

附录一

附录二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MSM人群不同同伴网络群的性行为特征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探索建立适合我国MSM人群特征的高危性行为同伴网络干预方法,并通过现场干预研究确定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首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四川省选择了宜宾市和泸州市各招募了15名在MSM人群中有良好关系的核心人物,通过限额同伴招募的方法在自己的MSM朋友中招募愿意参加调查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共招募30个同伴群(405人),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最近2月与不同性伴的高危性行为状况。调查结束后,由专业采血人员对调查对象采集5ml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利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在上述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在四川省泸州市进行MSM人群同伴网络干预研究。将研究一中泸州市通过15名核心MSM招募的219名MSM同伴作为研究对象,以每个核心MSM及其所招募的同伴组成的同伴组为干预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生活化同伴网络干预,干预活动由4个主题活动组成,干预活动主题分别为传播HIV危险网络识别、避免同伴网络中HIV传播的风险、同伴教育中的有效交流方法和技巧、安全性行为经验交流。干预后共有183名干预对象参加随访,随访率为83.56%。通过比较干预对象干预前、后AIDS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评分、性伴数、高危性行为等指标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对象HIV阳性检出率为7.7%,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和大学以上者中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4%和4.3%;有、无工作的调查对象中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和3.6%;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中同性性取向者、双性性取向者以及其他性取者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13.3%、9.5%;未婚者中HIV阳性检出率(6.3%)低于已婚者(13.5%),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名调查对象AIDS知识总分中位数为10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评分中位数为8分。HIV阳性者和阴性者中最近1次与女性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5.8%和10.2%,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IV阳性者及其直接关系同伴与间接关系同伴有男性商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24.8%和14.5%,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与女性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6.8%和9.5%,与男性商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7.8%和5.6%,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拥有2个及以上HIV阳性者同伴组和无HIV阳性者同伴组调查对象最近2个月有女性性伴的比例分别为23.3%和13.9%,有男性商业性伴比例分别为25.8%和13.9%,其差异经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男性商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0.0%和11.1%,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与女性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7.5%和8.9%,最近1次与男性商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5.0%和6.1%,经卡方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拥有3个及以上HIV阳性者同伴组和无HIV阳性者同伴组调查对象最近2月有女性性伴的比例分别为26.7%和13.9%,有男性商业性伴的分别为31.1%和13.9%,其差异经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男性商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8.9%和11.1%,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次与女性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2.2%和8.9%;最近1次与男性商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4.4%和6.1%,经卡方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现场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总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在干预后有所提高,而女性性伴数和男性商业性伴数在干预后有所下降,经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干预后相比干预前,最近2月MSM人群与女性性伴、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固定性伴以及男性偶然性伴的高危性行为较低,其OR值分别为0.167、0.424、0.475、0.5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近1次与女性性伴、男性商业性伴、男性固定性伴以及男性偶然性伴的高危性行为也表现的较低,其OR值分别为0.087、0.259、0.118、0.17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目前,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处于高流行状态的同时仍然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且构成了HIV由男男性行为人群向女性传播的桥梁。本干预研究是针对我国MSM人群同伴网络特点进行设计的,该干预方法可提高干预对象AIDS相关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降低其与不同类型的性伴的高危性行为,也可减少女性性伴数和男性商业性伴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