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LCE和CLEC16A基因交互作用与中国汉族人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
【6h】

LCE和CLEC16A基因交互作用与中国汉族人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方法

2.6 Sequenom MassArray系统基因分型

2.7 分析软件和电子数据库查询信息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课题综述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炎症反应和表皮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免疫介导的皮肤病。目前普遍认为大量炎症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角质细胞和某些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研究已经证实LC E基因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并同时发现CLEC16A基因与银屑病的发病存在关联性(SNP rs193756,OR=0.8,P=0.0004)。有研究证实LCE基因簇编码表皮屏障蛋白,后者的表达受到促炎因子的调节,而CLEC16A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相关,其编码的蛋白在一些炎症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最近已有研究报道证实LCE与HLA-C、MHC及IL12B等区域或基因间存在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了银屑病的发病,故有理由推测CLEC16A基因与LCE基因也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并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过程。
  目的:验证LCE rs4112788和CLEC16A rs193756各基因型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LCE基因和CLEC16A基因的交互作用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首先对LCE rs4112788和CLEC16A rs193756的前期GWAS研究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两者的基因分型数据均来自于我们团队前期GWAS研究,即5101份银屑病病例和6183份正常对照,均为中国汉族人。通过建立LCE rs4112788和CLEC16A rs193756的四种基因交互作用模型,用卡方检验分析LCE rs4112788和CLEC16A rs193756各基因型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LCE和CLEC16A的四种基因交互作用模型与银屑病的关系。
  结果: LCE rs411278-CC为银屑病发病的风险基因型(OR=1.76,P=5.90×10-5),CLEC16A rs193576各基因型与银屑病无明显相关。进一步构建LCE rs4112788和CLEC16A rs193756的四种交互作用模型结果显示,LCE rs4112788-CC或-TC和CLEC16A rs193756-GG的交互作用对银屑病发病风险有提示作用(OR=1.84,P=0.0605),而LCE rs4112788-CC和CLEC16A rs193756-GG的交互作用与银屑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更加显著(OR=1.57,P=0.0053)。
  结论:本研究发现LCE基因和CLEC16A基因在中国汉族人银屑病发病过程中有显著的交互作用,LCE rs4112788-CC和CLEC16A rs193756-GG可能为银屑病发病的风险基因型,两者可能在表皮屏障修复和炎症反应的某些通路中存在交互作用进而导致银屑病的发病或加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