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
【6h】

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权与少数民族

一、人权的理念

二、少数民族身份的解读

三、少数民族人权

第二节 平等原则

一、平等的内涵及其实现

二、平等原则与平等权的迷思

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

第三节 区别对待理论

一、区别对待与平等原则

二、合理的区别对待

三、少数民族队权的区别对待

第二章 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障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国际法下的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障

一、少数民族人权的同等保护

二、少数民族人权保护中的区别对待

三、少数民族人权国际保护机制

四、对少数民族人权国际保护的评述

第二节 区际法下的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护

一、区际人权公约中的一般保护

二、区际人枝公约中的特殊保护

三、区际法中的人权保护机制

四、区际人权公约在少数民族人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国内法的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障

一、防止反向歧视的美国

二、禁止恣意区别的德国

三、实施多元文化政策的加拿大

四、对西方国家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障的反思

第三章 少数民族人权区别对待的正当性

第一节 区别对待的理论正当性

一、理性约定

二、循环累积因果论

三、帕累托最优

四、多元文化主义

第二节 区别对待的法律正当性

一、形式平等不足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实现

二、对少数民族区别对待体现实质平等

三、区别对待不构成反向歧视

第三节 区别对待的现实正当性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合法性要求

二、各民族间事实上差异的存在

第四章 少数民族人权区别对待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平等历程中的区别对待

一、建国初期的政治平等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平等

三、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平等

第二节 法律规范中的优惠措施

一、宪法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

二、一般法律中的优惠措施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区别对待

第三节 少数民族区别对待的现实检验

一、平等原则要求对少数民族和汉族予以区别对待

二、区别对待目的在于实现实质平等

三、区别对待手段与实质平等具有合理关联

第五章 少数民族人权区别对待的合宪性审查

第一节 “两少一宽”政策引发的思考

一、区别对待是否符合宪法平等原则

二、对区别对待进行合光性审查的必要性

三、合宪性审查的可行性

第二节 构建少数民族区别对待审查基准

一、国外优惠性差别待遇的审查基准

二、我国少数民族区别对待合理性的最低限度审查

第三节 确立少数民族区别对待的界限

一、符合法律保留原则

二、最小损失原则

三、不当联结之禁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少数民族人权的平等保障是民主宪政国家建制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平等是人权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的。伴随着人权观念而生的平等原则的实质内涵为:相同事物相同对待,不同事物区别对待。此原则在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方式应为:在同等保护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实质平等,务须着重通过各种不同于汉族的优惠措施区别对待少数民族。  在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障上,无论是国际人权公约、区际人权公约,还是各多民族国家都主张实质平等。为达此目的,在平等保护和不歧视的原则下,应强调对少数民族给予优惠措施以区别对待,并提出:区别对待应是合理的、有限度的。为确保少数民族人权平等保障的实现,国际法、区际法都发展了较为系统的人权保护机制,而各国则通过法院的司法判决确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区别对待的合宪性审查基准。  目前,我国通过优惠措施而区别对待的少数民族人权保障,这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一种理性约定,作为累积循环因果论所要求下的国家积极作为,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制度安排,也是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诉求,更是在民族间存在事实上巨大差异的情况下,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合法性构建的现实需要。其符合宪法平等原则,具有正当性。  实证分析发现,对少数民族通过优惠措施进行区别对待,贯穿于我国整个平等的发展历程,并体现于各层次的法律规范中。通过高考加分政策的检验证实,只要对少数民族的区别对待目的正当,手段为必要,且手段能够实现目的,则为合理的区别对待,并不违背宪法平等原则,更不可能构成对汉族的反向歧视。  区别对待,毕竟是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对权利的分配进行干预和限制,如果使用不当,反致人权保障受到损害。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区别对待进行合宪性审查。审查的关键在于建立最低限度的审查基准。此外,区别对待还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最小损失原则,不当联结禁止的合理限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