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地区城隍:变迁中的民间信仰(1369-1930)
【6h】

上海地区城隍:变迁中的民间信仰(1369-1930)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明清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城隍信仰的演变,讨论了城隍信仰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通过对该时段上海地区城隍庙宇修建与神灵信仰变迁的考述,厘清了以前关于上海地区城隍神记述的混乱。从城隍庙的修建、城隍神的来源这二个方面,讨论归纳了上海地区城隍神信仰的四种原型:抚慰地方、抵御外侮、为民请命;神灵显佑。各县的城隍神起源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城隍神的记忆逐渐归于同一,城隍神的原型逐渐模糊,但城隍神的功能却被彰显,信仰延伸。   其次,以时间为序列,讨论了上海地区城隍庙与城隍信仰的空间分布,进而展示了城隍神信仰背后的经济驱动因素。明中叶以来的地方商业化与城镇化,推动了城市保护神——城隍信仰的普及。城隍信仰扩大的主要标志是庙宇的建设、持续的修葺,以及民众如痴如狂地加入城隍神信仰——“生恩万姓戴城隍”。伴随着精神信仰的展开,信仰的内涵与载体被延伸,以城隍信仰为中心的庙会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都展示精神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再次,本文重点讨论了处在政治与文化、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城隍信仰的形态。明初册封城隍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安排与意识形态,这一安排在清代有所继承,但逐渐弱化,尤其是伴随着民众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隍信仰逐渐地变成共同的地域文化归宿。无论是宗教性的祭祀活动,还是日常的城隍信仰,民众与官员都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活动的空间。城隍庙与城隍信仰逐渐成为一个共同的平台,成为一个意识上的共同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