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靶向纳米抗癌药制剂-FDMPM的研发
【6h】

高靶向纳米抗癌药制剂-FDMPM的研发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   化疗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目前临床用于肿瘤治疗的传统剂型的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进入机体后不仅分布于肿瘤组织也分布在正常组织,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导致疗效低、毒副作用强。因此,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减少其毒副作用成为临床目前鱼待解决的问题,研发新型抗癌药剂迫在眉睫。纳米生物技术的兴起为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纳米生物技术是目前国际生物技术领域最前沿的研发热点,并已应用于医药领域。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以纳米材料为载体负载抗癌药及靶向分子的新型抗癌药。这种纳米抗癌药剂具有纳米级物质所特有的超小粒径与性质,赋予了纳米药剂高靶向、高效、低毒、缓释等特点.但是,由于在纳米材料的选择、靶向分子的大小及载药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因而,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纳米抗癌药剂进入临床。   优良的纳米材料或经过结构改造可以增加药物的投递效率。异丙基丙烯酞胺具有体积较小,容量大,温度敏感性高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纳米材料。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是一种膜蛋白,在正常细胞表达很少,但在乳腺癌、肺癌等多恶性肿瘤细胞高表达。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癌药,对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均有较好的抗癌作用。本研究,制备合成了磁性异丙基丙烯酞胺·叶酸一阿霉素复合物(FDMPM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其细胞毒性、靶向性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第二部分   CD73又称为胞外-5’-核苷酸酶,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 GPI)锚定于细胞膜外表面,其功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水解酶活性,参与嚓吟核昔酸代谢的补救合成途径,水解细胞外腺昔单磷酸(AMP)生成腺苷;二是非水解酶活性,参与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及细胞黏附等生理功能。   组织器官在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或氧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较缺血时加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就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增多、炎症因子的爆发、细胞内钙超载等因素有关,而腺昔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细胞、抗炎等作用,从而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CD73作为产生胞外腺昔的关键酶,在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机制报道不多。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利用CD73敲基因小鼠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CD73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CD73在肾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