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
【6h】

新时期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情况梳理

二、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反思与期盼:八十年代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第一节 艺术创新与内容改写:陈白尘话剧《阿Q正传》

第二节 破原著旧人物 塑人物新生活:话剧《咸亨酒店》

第二章 风格各异:九十年代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第一节 零碎的语言:歌剧《狂人日记》

第二节 个性化改写:曲剧《阿Q与孔乙己》

第三节 解构经典:两部先锋改编

第三章 回归经典:新世纪以来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第一节 亦步亦趋的语言转换:短剧《聪明人·傻子·奴才》

第二节 手法的创新:豫剧《伤逝》和话剧《伤逝》

第三节 展示真实的历史画卷:史诗剧《鲁迅先生》

第四节 深化主题:两部《阿Q正传》改编

第五节 多元互动:话剧《祝福之夜》

余论 两种饱受争议的鲁迅作品戏剧改编

一、饱受两种极端评论的剧作

二、辨证对待“消解鲁迅”

三、改编之路在何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鲁迅作品戏剧改编及演出情况

一、国内改编

二、国外改编

展开▼

摘要

文学经典的魅力是巨大的,鲁迅作品作为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持续受到文学改编者的青睐。鲁迅作品戏剧改编,不仅传播了鲁迅作品,而且把鲁迅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产生具有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纵观鲁迅作品戏剧改编简史,新时期以前的戏剧改编是以忠于原作的、单一作品的改编为主,而新时期以后的戏剧改编既有单一作品的改编,又有多个作品的杂糅改编,同时注重改编手法的新颖性和改编风格的多样化。  本文运用阐释学、互文性理论和文学社会学理论,依据年代进行分期,选取新时期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广泛的戏剧剧本进行细致的评析,并对鲁迅作品戏剧改编史进行梳理,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陈白尘、梅阡改编的戏剧作品受“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思潮影响,在改写的过程中,注重反思与期盼,反思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期盼人性得到解放,富有启蒙色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曾力、郭文景共同改编的歌剧《狂人日记》注重表演形式的创新,陈涌泉改编的曲剧《阿Q与孔乙己》运用幽默化的台词,喜剧化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双重性,真正地实践了寓喜于悲。黄金罡、刁奕男各自改编的实验话剧《阿Q同志》受西方形式主义思潮的影响,彻底解构小说《阿Q正传》的语言、情节、人物与主题。  新世纪以来的戏剧改编,倾向于遵从鲁迅作品。短剧《聪明人·傻子·奴才》亦步亦趋地模仿了鲁迅作品的语言。豫剧《伤逝》和话剧《伤逝》在情节安排与人物设置上忠于原作。史诗剧《鲁迅先生》试图展示原作真实的创作背景。京剧《阿Q》和河北梆子《阿Q正传》使众多人物角色富有“阿Q”的性格,并拓展了原作的主题内蕴。话剧《祝福之夜》注重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剧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余论重点探讨两种“形同实异”的改编方式,一种是借鲁迅之名,虚张声势的改编,一种是高屋建瓴地把握鲁迅作品精髓的改编,探讨辨别二者的标准,并指明鲁迅作品戏剧改编之路。

著录项

  • 作者

    郭瑛;

  •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斌;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鲁迅作品,戏剧改编,新颖性,风格多样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