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
【6h】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原理

1.2 研究的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病例资料

2.2方法

2.3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术后不同时间黄斑水肿的发生情况

3.3 术后各期CST、CV、CAT

4 讨论

4.1黄斑水肿的治疗现况

4.3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4.4 问题和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黄斑水肿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常见原因[1]。黄斑水肿根据形态可分为囊样水肿和弥漫性水肿[2],囊样水肿表现为外丛状层内存在一个至多个囊腔,囊腔间有间隔,囊腔内为液性低反射信号;弥漫性水肿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广泛增厚。按照严重程度,黄斑水肿可以分为轻、中、重度[3],其中轻度指后极部视网膜有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但距黄斑中心较远;中度指后极部视网膜有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重度指视网膜增厚及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有研究发现,黄斑厚度的增加可发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60天到6个月[4-6]。HeeMR等研究发现,无论有无囊样水肿等病变的出现,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的异常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密切相关[7],对于发生黄斑囊样水肿(CME)的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得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8]。
  OCT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非侵入式的光学检测技术[9],其分辨率是B超的10倍以上,UBM的5倍以上。其可探察到的视网膜积液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发现渗漏出现得早,且可客观、数字化的评估视网膜厚度及积液高度。若晶状体透明程度等检查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允许的情况下,术前即行黄斑OCT检查,可以在术前即对手术后视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在发达国家,白内障术前必须做OCT检查。OCT能清楚显示某些眼底异常,这就促使医生在实行白内障手术之前进行必要的治疗。
  白内障术后发生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二是人工晶状体的异物反应和残留的晶状体上皮,这两方面因素均可以产生前列腺素(PG),破坏血液房水屏障,从而引起白内障术后的炎症反应[10]。随着手术方式及医疗仪器的进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前房反应明显减轻,手术前后的用药重点也已转移到对PG合成的抑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而发挥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11]。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NSAIDs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白内障术后应用NSAIDs对黄斑水肿的作用;(2)比较白内障术后类固醇滴眼液与非甾体类滴眼液对黄斑部位的影响;(3)比较白内障术后使用不同非甾体类滴眼液对黄斑部位的影响;(4)比较白内障术前与术后开始使用非甾体类滴眼液对术后黄斑部位的影响;(5)比较白内障术前在不同时间给予非甾体类滴眼液对术后黄斑部位的影响等。本研究旨在比较白内障术前给予非甾体类口服药或非甾体类滴眼液对术后黄斑水肿的作用。
  方法:
  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5例(135只眼)随机分为A组(31例31只眼)、B组(26例32只眼)、C组(30例42只眼)、D组(28例30只眼)。A组术前3d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B组术前3d开始滴用普拉洛芬眼水,C组术后开始滴用普拉洛芬眼水,D组术前术后不使用任何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术后除D组外其他各组患者均给予典必殊眼水、普拉洛芬眼水滴眼,D组仅使用典必殊眼水。分别于术后1d,1、2、4、6、12周随访,行OCT检查,主要比较各组间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情况。
  结果:
  (1)术后1d、1、2、4周,各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6周,各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A、B、C3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12周,各组间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D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各期,各组间黄斑中心凹厚度(CST)、黄斑部体积(CV)、黄斑部平均厚度(C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ST、CV、CAT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无相关关系。
  结论:
  (1)术前开始应用NSAIDs比术后开始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2)术前口服NSAIDs与局部用非甾体类滴眼液相比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