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双金属电极微腔结构的绿光OLED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
【6h】

基于双金属电极微腔结构的绿光OLED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前言

1.2 OLED的产业发展及前景

1.3 微腔OLED研究历程

1.4 OLED器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微腔OLED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OLED器件发光机理

2.2 OLED器件结构和微腔OLED结构

2.3 微腔OLED器件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绿光微腔OLED器件结构设计和研究方案

3.1 绿光微腔OLED器件结构设计

3.2 研究方案

3.3 本章小结

4 绿光微腔OLED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实验

4.2 器件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evices,OLED)因为其低功耗、高亮度、快速响应时间、高对比度、自发光、超薄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显示器件。为了进一步提高OLED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发光颜色纯度,可使用微腔结构。本论文设计及制备了基于双金属电极微腔结构的绿光OLED器件。其中工艺采用真空蒸镀,器件的双金属电极为:Al/MoO3为器件的阳极及空穴注入层,LiF/Al作为器件的阴极及电子注入层。有机材料C545T作为绿光微腔器件的发光材料。  1、研究Al/MoO3的电学特性。当Al的厚度在15~30nm时,其既能满足阳极的电学特性,又能满足微腔对前反射镜的反射率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空穴注入能力,蒸镀MoO3来修饰阳极Al表面,从而能降低空穴注入能级势垒。且制备了四组阳极组合:Al(15nm)/MoO3(5nm),Al(20nm)/MoO3(4nm),Al(25nm)/MoO3(4nm)Al(30nm)/MoO3(3nm)。  2、制备了基于四组阳极的绿光微腔器件,其结构为Al/MoO3/2T-NATA(10nm)/NPB/Alq3:C545T(4%,20nm)/Alq3(35 nm)/LiF(1 nm)/Al(100 nm)。改变每组NPB(±10nm)的厚度,研究了每组器件的光电特性,再对比每组最优的器件。实验表明:当Al(20nm)/MoO3(4nm)作为器件的阳极时,器件有最好的性能,其参数如下: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亮度和发光效率分别为5417cd/m2和5.1cd/A,最大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8063cd/m2和7.22cd/A;当电压为7V时,器件的发光光谱波峰和半高宽为543nm和45nm。  3、为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采用双发光层制备了如下结构的绿光器件:Al(20nm)/MoO3(4nm)/2T-NATA(10nm)/NPB(15nm)/NPB:C545T(x%,20nm)/Alq3:C545T(4%,20nm)/Bphen(35 nm)/LiF(1 nm)/Al(100 nm),其中x为掺杂浓度(质量分数比)。实验表明:当掺杂浓度为3%时,器件有最好的光电性能,记为器件B1。为分析微腔效应,制备了基于阳极ITO的参考器件B2。首先,微腔器件因为能窄化光谱,从而能提高器件的发光颜色纯度。如B1和B2色坐标分别为(0.2889,0.6199)和(0.3168,0.5571),所以微腔器件的发光颜色更绿。然后,微腔器件因为微腔效应能提高器件的正向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如B1和B2器件,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器件B1和B2的亮度分别为5076和4818cd/m2,且器件B1和B2的最大亮度分别为9277.7和10440cd/m2;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器件B1和B2的发光效率分别为6.0和5.61cd/A,且B1和B2的最大发光效率分别为8.6和7.97cd/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