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视方向和面部表情加工及其机制研究
【6h】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视方向和面部表情加工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社交焦虑对威胁面孔的加工偏向

1.2 社交焦虑个体对注视方向的加工

1.3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争议与不足

2 研究问题与假设

2.1问题提出

2.2研究思路及研究假设

3 研究意义

4 研究一:注视方向影响社交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加工的眼动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讨论

4.4 结论

5 研究二:注视方向影响社交焦虑个体情绪面孔加工的ERP研究

5.1 对象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社交焦虑是一种危害人类心理健康的严重心理问题,信息加工偏差对社交焦虑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社交焦虑者的这种偏差可以划分为注意偏差、记忆偏差、消极自我意象和解释偏差等认知偏差,其中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在社交焦虑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交情境中,与社交焦虑特异相关的威胁信息包括威胁性面孔和注视方向。目前关于社交焦虑的这种注意偏向效应还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并且前人的研究多数只研究面部表情和注视方向两个因素中的一个,然而面部表情和注视方向往往共同作用影响认知加工过程,两者共同作用对社交焦虑的信息加工产生怎样的影响尚不清楚,其背后的机制也未得到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注视方向与面部表情的交互作用对社交焦虑个体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探讨其相互作用的行为学证据和电生理机制。
  方法:研究一:使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筛查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根据LSAS量表得分将56名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HSA)和低社交焦虑组(LSA),采用配对的厌恶和中性面孔作为实验刺激材料并记录眼动数据。
  研究二:使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筛查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根据LSAS量表得分将40名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HSA)和低社交焦虑组(LSA),采用愤怒和中性面孔作为实验刺激材料,记录行为学数据与事件相关电位数据。
  结果:研究一:直视条件下,HSA组注视厌恶面孔的时间为(2311.09±521.41) ms,注视中性面孔的时间为(1910.69±607.59)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组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条件下,HSA与LSA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二:在ERP结果中,注视方向主效应显著(F(1,38)=12.42,P=0.001),直视诱发更大的N300波幅(M=1.880,SE=0.43)。组别主效应显著(F(1,38)=6.54,P=0.01),高社交焦虑个体(M=0.972,SE=0.61)比低社交焦虑个体(M=3.19,SE=0.61)诱发更大的N300波。电极点主效应显著(F(1,38)=136.79,P=0.000.),N300波幅在前中部电极点最大(FZ:M=0.27,SE=0.43)。情绪×注视方向×组别交互效应显著(F(1,38)=5.00,P=0.0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高社交焦虑组情绪×注视方向交互效应显著(F(1,38)=5.98,P=0.02),低社交焦虑个体交互效应不显著(F(1,38)=0.23,P=0.64)。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社交焦虑个体注视方向效应在愤怒情绪条件下(F(1,38)=15.36,P=0.001)显著,在中性情绪条件下(F(1,38)=0.009,P=0.92)不显著。直视(M=0.44,SE=0.74)比斜视(M=2.02,SE=0.72)引起更大的N300波幅。两组被试行为学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研究一:注视方向影响了社交焦虑个体对厌恶表情的加工,表明直视的厌恶面孔对于HSA个体来说是一种社交威胁信息,斜视的厌恶面孔不是明确的社交威胁信息。
  研究二:高社交焦虑个体直视的愤怒面孔比斜视的愤怒面孔诱发更大的N300波。注视方向不影响中性面孔的加工。低社交焦虑个体未表现出注视方向和面部情绪的交互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