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探讨
【6h】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 临床表现

2.3影像学资料

2.4手术方法

2.6术后处理

3.结果

3.1切除程度

3.2术中所见

3.3术后并发症

3.4病理结果

3.5术后随访

4.讨论

4.1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阐述

4.2术前详细全面的影像学检查

4.3个体化的手术切口和骨窗的形成

4.4肿瘤的暴露和切除

4.3血管、神经、海绵窦的处理

4.4手术并发的预防、处理及术后随访

5 结论

参考文献

7.附图及说明

附录

致谢

综述: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诊疗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疗策略与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和手术技巧,旨在提高患者愈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效果。
  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在经显经微神经外科治疗的4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全面详细评估、术前治疗、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效果、术后治疗、并发症及患者愈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进行数字化的评分,比较分值高低与肿瘤切除程度的关系。按照远期生存质量评估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3-4年的随访。
  结果:
  本组男性患者19例(41.30%),女性患者27例(58.70%),男女比例约为1∶1.421;平均年龄:52.2岁(年龄14-73岁);表现头疼、头晕等颅高压症状者34例(73.91%),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障碍31例(67.39%);肿瘤平均直径5.6cm(直径1.5cm-9.2cm),当肿瘤直径≥5cm的mSRM患者术前影像学评分大于等于7时,分值越高全切程度越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45例,经额入路切除的1例;肿瘤全切除37例(80.44%)、部分切除9例(19.56%),其中Simpson I级11例(23.91%),SimpsonII级16例(34.78%),Simpson III级10例(21.75%),Simpson IV级9例(19.56%)。术后出现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4例,1例出现瘤腔少量渗血、脑肿胀伴癫痫发作,其余3人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颅内血肿,但伴有病灶周围明显脑肿胀,神经精神症状3例,术后动眼神经麻痹2例。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脑膜瘤:上皮型19例,过渡型12例,皮细胞型6例,纤维型5例,非典型2例(均为WHO II级),血管瘤型1例,混合性1例。按照远期生存质量评估对本组患者进行3个月-4年的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KPS3个月和半年的100分,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40分,30分人数分别为3,6,10,6,9,7,4,1和5,10,15,9,4,2,1人,所有患者病情趋于好转或稳定,无复发、死亡病例。对手术残留或术后病理提示为WHOⅡ级的11例患者术后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性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显微外科切除是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详细全面的术前评估、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策略、扎实的颅底解剖知识、熟练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术后酌情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愈后和预防复发的关键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