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方芪参提取物经由TGF-β/TβR/Smad2/3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6h】

复方芪参提取物经由TGF-β/TβR/Smad2/3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CASE明显改善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组织病变

3.2 CASE干扰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进程中TGF-β1/TβR/Smad2/3信号转导

3.3 CASE下调TGF-β1活化的HSC中TβRI、TβRII蛋白水平

3.4 CASE下调TGF-β1刺激的HepG2细胞中TβRI、TβRII蛋白水平

4 讨论

4.1 CASE延缓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病理进程

4.2 CASE干扰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病变中TGF-β/TβR/Smad2/3信号转导

5 结论

6 下一步设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个 人 简 历

致谢

附录三 综述: 肝癌常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展开▼

摘要

慢性肝脏炎症,导致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的难治性重大疾病。深入研究并揭示肝病的发病机制,尤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从而靶向干预特定的细胞和分子,是延缓或阻断肝病进程的新策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认为是各种致纤维化因素作用的直接靶细胞,其被激活进而异常合成分泌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c,ECM)和自身细胞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从而导致肝脏的重构,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被证实的最强有力的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由其介导的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和肝癌发病过程中被异常激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制剂复方芪参提取物(Compound Astragalus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CASE)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急性和慢性肝损伤都有明显的肝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发现CASE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细胞癌发生也有延缓和改善作用。
  本研究通过整体实验(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进一步观察CASE的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并结合细胞实验(HSC和HepG2)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
  目的:
  1.在前期已经证明CASE能改善肝功能相关血清学指标、降低肝癌发生率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CASE对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2.观察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及CASE干预下,TGF-β1、I型TGF-β受体(TβRI)、II型TGF-β受体(TβRII)及Smad2/3磷酸化蛋白(pSmad2C、pSmad2L、pSmad3C、pSmad3L)水平变化,分析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病机制与TGF-β/TβR/Smad2/3信号转导的关系及CASE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与其关联性。
  3.观察CASE对TGF-β1活化的HSC和HepG2细胞中TβRI、TβRII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CASE对TβRI、TβRII是否有直接调控作用。
  方法:
  1.整体动物实验,观察 CASE对 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的作用并探究可能的分子机制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EN模型组、CASE三个剂量组(60,120,240 mg/kg)及阳性药护肝片组(921 mg/kg)。DEN组、CASE组、护肝片组大鼠灌胃(ig)给予DEN(0.2%DEN10 mg/kg/次,每周5次),正常组给予等量的溶媒(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即0.5%CMC-Na),共计14周;CASE组、护肝片组大鼠同时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DEN模型组给予相应溶媒(0.5%CMC-Na)处理,共计16周。分别于造模第12周、第16周两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收集肝脏组织,部分肝脏固定、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TβRI、pSmad2C、pSmad2L、pSmad3C、pSmad3L蛋白水平及组织中分布。部分肝脏低温冻存,分批解冻,提取细胞总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TGF-β1、TβRI、TβRII蛋白水平,以GAPDH为内参;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及免疫印迹法检测pSmad3C、pSmad3L蛋白水平,以Smad3为内参。
  2.体外细胞实验,观察CASE对TGF-β1诱导的HSC、HepG2细胞中TβRI、TβRII蛋白水平的影响
  体外培养HSC、HepG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溶媒对照组、TGF-β1组(40 pmol/L)、CASE三个剂量组(20,40,80μg/ml),于培养结束前24 h更换无血清培养基,CASE组加入相应剂量药物;培养结束前1 h,TGF-β1组、CASE组加入TGF-β1共培养,对照组加入等体积溶媒(不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结束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样本中TβRI、TβRII蛋白水平。
  结果:
  1、CASE延缓 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病理进程,并干扰TGF-β/TβR/Smad2/3信号转导
  1.1、CASE对抗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的病理改变
  对照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而有光泽、质地柔软,边缘锐利;肝小叶结构完整。DEN造模第12周大鼠肝脏表面粗糙呈颗粒状、质地硬,边缘变钝;肝小叶被胶原束包绕并分割,假小叶形成。造模第16周大鼠肝脏表面粗糙不平,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经初步鉴定为癌结节;病理检测显示结节内肝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证实为肝细胞癌。CASE治疗组大鼠肝脏病变有明显改善,表现在第12周肝硬化结节数目减少和纤维化程度减轻,第16周肝癌结节数目减少和肝癌细胞分化程度提高。
  1.2、CASE降低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组织中TGF-β1蛋白水平
  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展进程中,TGF-β1蛋白水平持续上调,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癌旁组织、癌组织中皆可见TGF-β1蛋白高表达,而CASE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TGF-β1蛋白表达。
  1.3、CASE下调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组织中TβRI蛋白水平
  DEN造模第12周大鼠肝组织中,TβRI蛋白水平显著上调,而CASE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TβRI蛋白表达;第16周,TβRI,在癌旁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在癌组织中微弱表达,CASE能够降低肝组织中TβRI蛋白表达。
  1.4、CASE下调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组织中TβRII蛋白水平
  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展进程中,TβRII蛋白水平持续上调,而CASE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TβRII蛋白表达。
  1.5、CASE抑制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组织中Smad2 C-末端和连接区磷酸化(pSmad2C/L)
  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展进程中,pSmad2C、pSmad2L蛋白水平持续上调,尤其在癌前病变组织,而CASE三个剂量组,皆能显著抑制Smad2 C-末端和连接区的磷酸化。
  1.6、CASE调控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组织中Smad3 C末端和连接区磷酸化(pSmad3C/L)
  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展进程中,pSmad3L蛋白水平持续上调、pSmad3C微有波动;CASE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pSmad3L而升高pSmad3C蛋白水平。
  2、CASE下调TGF-β1活化的HSC、HepG2细胞中TβRI、TβRII蛋白水平
  在TGF-β1刺激下,HSC、HepG2细胞中,皆可见TβRI、TβRII蛋白表达增加,而CASE预处理组,可抑制或逆转由TGF-β1刺激引起的TβRI、TβRII上调现象。
  结论:
  1.CASE能显著延缓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癌的病理进程。
  2.CASE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与调控细胞因子TGF-β1生成有关。
  3.CASE可能直接靶向调控膜受体TβRI、TβRII而发挥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
  4.CASE降低pSmad2C、pSmad2L、pSmad3L蛋白水平而升高pSmad3C蛋白水平,提示CASE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与调控Smad2/3 C末端和连接区磷酸化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