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肥地区居民骨密度与生活方式关系分析
【6h】

合肥地区居民骨密度与生活方式关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及缩写对照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 人 简 历

致谢

综述: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骨病,骨组织中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钙化正常,主要以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单位体积内骨量降低为特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已成为遍及世界范围的、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社会问题。OP患者由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甚至致残,加重了全社会的人力及经济负担。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OP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以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健康成年人骨峰值加减一个标准差为正常值,骨量减少为低于峰值(1~2.5)个标准差,降低程度大于或等于峰值2.5标准差为OP;严重骨质疏松症为降低大于或等于峰值2.5个标准差以上并且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本研究通过测量合肥地区正常人群BMD,并对可能导致OP的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为预防OP提供临床资料。
  方法:
  收集合肥地区从2012年9月到2015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体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378例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为20~79岁,其中女性752例,男性626例,按5岁为1年龄组进行分组。使用美国GE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DXA)测定研究对象的前臂(桡骨全部)、股骨颈、腰椎(L2-4)的 BMD,然后在医师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食习惯、饮酒、运动,光照时间等)进行调查和评分,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男性BMD达到骨峰值后随年龄增长而BMD下降,但没有明显加速下降期;女性BMD达到骨峰值后从50岁开始随着年龄增长而BMD下降明显。其中男女性前臂骨峰值在35~39岁,股骨颈骨峰值在25~29岁,腰椎L2-4骨峰值在30~34岁。
  2.男女性BMD累计丢失量股骨>前臂>腰椎。
  3.男女性从50岁开始,OP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各年龄段OP发生率高于男性。
  4.本地区骨密度值有下降趋势。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因变量,生活方式为自变量分析发现:该模型的决定系数 R2=0.884,骨密度值与平时饮食嗜盐量有相关性且显著相关(P<0.01),与平时运动量、性别、光照时间,吸烟有相关性(P<0.05),与饮酒等未见明显相关性。
  结论:
  1.合肥地区人群骨密度值、OP发生率有明显性别差异,男性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女性,女性OP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
  2.男女性BMD达到骨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而BMD逐渐降低,其中女性从50岁开始骨密度值显著降低。
  3.本地区人群骨密度值及骨峰值较10年前均有下降趋势,OP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4.不良生活方式对 OP发生有一定影响,尤其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光照时间短,过量饮酒、吸烟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