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及其与快感缺失间的关系
【6h】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及其与快感缺失间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1.1自我怜悯概述

1.2 快感缺失概念及相关研究

1.3 小结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工具

4.3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症状得分的分析

5.2 SCH组、D组和HC组间SCS-C、RSAS-C和RPAS-C得分比较

5.3 SCH组和D组SCS-C得分与PANSS、BDI、RSAS-C和RPAS-C得分间的相关分析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一 自我怜悯量表(SCS-C)

附表二 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

附表三 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

附表四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附表五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

附录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自我怜悯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常表现为负性情绪增多,自我评价低,自我怜悯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客观标准之一,很可能受损。快感缺失作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临床核心表现,却鲜有研究探讨自我怜悯与快感缺失间的关系。这两种疾病的快感缺失症状表面看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其精神病理学可能存在实质性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对自我怜悯与快感缺失的关联产生影响。本研究目的一是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怜悯水平;二是验证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自我怜悯与快感缺失间的关系;三是探讨抑郁症状对两种疾病患者自我怜悯与快感缺失关系的不同影响。
  方法:(1)被试:172名处于疾病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SCH组)患者和112名抑郁性障碍(D组)患者及176名正常对照者(HC组)。(2)所有被试均采用自我怜悯量表(SCS-C)、修订版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和修订版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对进行自我怜悯水平及躯体快感缺失和社会快感缺失水平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同时接受贝克抑郁量表(BDI)的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症状评估。
  结果:(1)D组SCS-C总分及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因子得分均低于HC组(均P<0.01);RPAS-C和RSAS-C得分高于HC组(均P<0.01),SCS-C总分与RPAS-C、RSAS-C得分间呈负相关,控制BDI得分后,SCS-C总分与RPAS-C、RSAS-C得分间相关性不再显著。
  (2)SCH组SCS-C总分及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因子得分均低于HC组(均P<0.01);RPAS-C和RSAS-C得分高于HC组(均P<0.01),SCS-C总分与RPAS-C、RSAS-C得分间呈负相关,控制BDI得分后,SCS-C总分与RPAS-C、RSAS-C得分间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症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自我怜悯水平均受损,抑郁症患者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损更明显;两组患者均存在躯体快感缺失和社会快感缺失,抑郁症患者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更严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均表现自我怜悯水平越低,其快感缺失程度则越高,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间的相关性独立于抑郁症状,而抑郁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间的关联则与抑郁症状相关,提示这两种疾病自我怜悯水平对快感缺失症状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生理病理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