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青海省同仁县江什加村传统聚落研究
【6h】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青海省同仁县江什加村传统聚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7 名词释义

2 江什加聚落的自然人文背景

2.1 地理空间与自然环境概述

2.2 族群源流与人文环境概述

2.3 小结

3 江什加聚落的择址、空间演化与特征

3.1 择址建设及其影响因素

3.2 江什加村的整体空间演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3 江什加聚落的布局形态与空间肌理

3.4 江什加村聚落的整体空间特征

3.5 小结

4 江什加聚落的传统民居建筑

4.1 江什加聚落的传统建筑类型

4.2 江什加传统民居功能布局及平面形制

4.3 江什加传统民居建筑造型

4.4 传统民居结构及构造

4.5 施工过程

4.6 小结

5 江什加聚落的更新与发展

5.1 江什加聚落的价值研判

5.2 江什加聚落发展的现状问题

5.3 藏寨的保护与发展原则

5.4 江什加聚落保护更新策略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疆域广阔,拥有很多民族,各个民族拥有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藏族聚落建筑更是颇具特点的一支,这些聚落和民居建筑是当地人民根据日常生产生活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聚落形态和民居形制,是我国多元文化宝库的一支。当前地域文化受到了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出现了文化趋同的趋势。极富民族特色的藏族传统乡土景象正遭遇着无情的冲击,面临衰落的危险。所以,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这些传统聚落与民居,寻找灵感去设计与更新,防止这种趋同现象对地域特色的破坏。  通过对我国民族聚集分布的研究了解,在西藏省外,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也存在聚集着一些藏族聚落区域,在一些藏文典籍中,自古就有所谓“卫藏教区”、“多堆(康区)人区"、“多麦(安多)马区”,即“藏地三区”的提法。安多地区是藏族与汉族的交壤区,因此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我独特的区域特征。在地理分布上,安多地区处于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彝藏走廊”以及“西北民族走廊”上,受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农牧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影响。“彝藏走廊”是沟通西北与西南民族的重要通道,各民族通过在这个走廊迁徙流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在地缘文化方面,藏、汉、蒙古、伊斯兰四种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产生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本次课题研究地点选取了位于安多地区的江什加村作为调查地点。该村位于青海东部的黄南州同仁县,人口相对密集,文化资源丰富,村落整体形态与肌理保护较好,民居建筑颇具当地代表性,个案特点比较强。论文以多元文化背景为研究视角,主要围绕江什加村的传统聚落和民居建筑两方面展开研究。  本文分六部分展开叙述: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现状、意义、研究框架与方法等内容,同时对一些关键性名词进行解释;第二章主要是介绍聚落的自然人文背景,分两部分具体介绍,一部分是地理与自然环境角度介绍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要素,另外一部分是从族源与人文方面介绍当地的历史、人口成分、宗教信仰等要素;第三章,主要是对江什加聚落的研究,对其择址类型与影响因素、演化过程与影响因素、布局形态与空间肌理、整体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是对民居建筑的研究,首先梳理了江什加建筑类型。然后对民居的功能布局、平面形制、建筑造型、结构与构造、施工过程进行了介绍。第五章主要是对江什加聚落更新与发展的研究,首先对江什加聚落的价值进行了研判,然后归纳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并由此确定今后保护更新发展的原则与策略,希望以后能作为未来江什加发展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