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罗·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研究
【6h】

保罗·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 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1.1. 马克思的哲学理论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

1.3.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理论

1.4. 批判教育哲学

第二章 青年亚文化批判

2.1文化、青年文化与青年亚文化

2.2作为反抗主体的工人阶级青年

2.3工人阶级青年的主体意识

2.4小结

第三章 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

3.1文化商品的产生:文化商品化与商品文化化

3.2文化商品的哲学反思

3.3文化商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3.4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从物质秩序到符号秩序

3.5小结

第四章 文化形式和文化实践

4.1文化形式

4.2文化形式的实践本质

4.3文化实践的大众性:从“地群美学”到“象征性创造力”

4.3小结

第五章 文化生产的教育哲学反思

5.1文化生产的“座架”:学校教育

5.2社会再生产:教育的践行方式

5.3文化生产: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

5.4小结

第六章 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特征

6.1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6.2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第七章 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评价

7.1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向

7.2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质疑

结语:文化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卓远;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侯怀银;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I01G1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