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研究
【6h】

安徽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答辩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

2.国内耕地资源变化研究

3.粮食安全研究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自然概况

2.社会经济概况

3.耕地资源特点与利用

4.粮食生产

第三章 技术路线、数据基础和研究方法

1.技术路线

2.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相关软件

3.数据库建立

3.1 GIS 空间数据库建立

3.2 GIS 属性数据库建立

3.3 安徽省各县市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

4.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四章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分析

1.近20多年安徽省耕地数量变化

2.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

3.安徽省近20多年耕地分布重心变化

4.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分析

4.1 经济发展驱动因子

4.2 人口增长驱动因子

4.3 农业科技进步驱动因子

4.4 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五章 粮食单产时序变化与区域差异

1.安徽省粮食单产时序变化

2.粮食单产时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3.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与变化

4.区域差异成因分析

4.1 地形地貌

4.2 土壤

4.3 光热水影响定量分析

第六章 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趋势

2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2.1 灰色关联分析的建模机理

2.2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关联动态分析

2.3 影响因素分析

3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作用

3.1 耕地面积年变化率与粮食产量年增长率相关分析

3.2 三年滑动平均相关

3.3 分时段相关系数

4.粮食单产与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第七章 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需求预测

1.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供给

1.1 GM(1,1)模型简介

1.2 耕地数量预测

1.3 粮食单产预测

1.4 未来粮食供给预测

2.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

2.1 人口发展预测

2.2 未来粮食需求量

3.安徽省粮食供需趋势分析

第八章 实现耕地持续利用、保证粮食安全的对策分析

1.强化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因地制宜开展复垦和开发、土地整理,缓解耕地不足的矛盾

3.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

4.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5.增加投入、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后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有着无可比拟的政治社会意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变化必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瓶颈。安徽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余粮省、粮食调出省,因此对于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安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日益受到工业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竞争,部分耕地非农利用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工业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制约着安徽省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本文在GIS支持下,建立了1980、2002年两个时期安徽省各县域耕地资源、粮食生产以及影响粮食生产的地形地貌、土壤、光热水等自然条件的空间数据库和多年社会经济属性数据库。充分利用GIS技术在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分析与输出成果图等方面的强大功能。通过数学模型、数理统计方法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分析了全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粮食单产变化、区域差异与成因;通过灰色理论分析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模型预测未来粮食供求趋势,进而提出保证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先决条件;从粮食生产发展过程整体上看,粮食单产的提高对粮食产量的增长起到很大的贡献,总之,二者对对粮食生产起着持久约束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农业科技进步等因素共同驱动,安徽省耕地数量逐年减少,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更为明显;粮食单产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提高,但近几年,发展缓慢、徘徊不前,同时由于地形、土壤、光热水等自然条件差异,粮食单产区域差异明显,且中低产区所占面积较大,高产区较少。根据目前的耕地资源、粮食单产与人口发展趋势,在未来20多年里,安徽省粮食对满足全省450kg/人的温饱水平不成问题,达到485kg/人的小康水平有一定缺口,而与575kg/人的富裕型粮食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达到富裕水平是必然趋势,所以未来粮食问题还很严重。因此,为了保证未来粮食安全应强化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因地制宜开展复垦和开发、土地整理,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缓解耕地不足的矛盾;另外应增加投入,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生产,增强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后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