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省域地区经济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6h】

跨省域地区经济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 1 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资料分析

1.3.2数学计量分析

1.4.1研究框架

1.4.2研究内容

1.5数据来源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2.1概念界定

2.1.1相关概念

2.2理论基础

2.2.1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2.2.2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2.2.3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2.4行政区经济发展及边界效应理论

2.3研究综述

2.3.1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2.3.2国内研究进展综述

2.3.3研究评述

2.4理论分析

2.4.1跨省域地区的一般特征

2.4.2跨省域地区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 3 章 淮海经济区发展特征

3.1淮海经济区发展历程

3.2淮海经济区发展特征

3.2.1人口密度大,户籍人口增速高,人口流动现象依然突出

3.2.2省域经济边缘区,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水平较低

3.2.3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外向拉动力相对较弱,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3.2.4产业结构变动较大,以传统产业为主,现代产业发展不足

3.2.5城镇化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快,中小城市较为发育

3.2.6城乡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创新能力较低,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3.3小结

第 4 章 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

4.1淮海经济区经济绝对差异变化

4.1.1地级市域层面

4.1.2县域层面

4.2淮海经济区经济相对差异变化

4.2.1地级市域层面

4.2.2县域层面

4.3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省域分解

4.3.1地级市域层面

4.3.2县域层面

4.4小结

第 5 章 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

5.1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

5.2淮海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5.2.1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极化特征明显

5.2.2扩散现象不突出,经济重心向南移动

5.2.3市辖区极化现象依然突出,核心-外围结构明显

5.3小结

第 6 章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6.1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6.1.1区位因素

6.1.2经济因素

6.1.3社会因素

6.1.4政策因素

6.2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定量分析

6.2.1模型和指标的选择

6.2.2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6.3对策建议

6.4小结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席振鑫;

  •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学科 城乡规划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兆德;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L3R58;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