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土文学写作中的劳动伦理研究(1942--2010)
【6h】

乡土文学写作中的劳动伦理研究(1942--2010)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选题价值论证

三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第一章摇晃的平衡——延安文学中的劳动伦理

第一节劳动伦理的乡土性与政治性

一乡土性的限定

二政治性的传播

第二节借用与反馈——劳动伦理的建构

一民间德性的借用

二民间德性对政治德性的负向反馈

第三节劳动伦理与农民主体生成

一乡土伦理主体

二“庄稼人”的身体

第二章失衡的伦理——“十七年文学”中的劳动乌托邦

第一节劳动乌托邦的提出

一提纯——“继续革命”

二现代性话语的移用

第二节劳动伦理建构的两个维度

一劳动光荣

二劳动改造

第三节劳动新人的诞生

一劳动新人的阶级本质

二劳动新人的政治肉身

第三章赓续与新变——劳动伦理的“新时期”

第一节劳动伦理的赓续

一光荣伦理的不变与变

二改造功能的全新表达

第二节劳动伦理新建构

一合法性的新依据——劳动致富

二最后的隐喻——劳动的文化象征

第三节劳动主体的新胚与旧质

一结局:从新人格到旧欲望

二劳动与身体的解冻

第四章脱魅的乡土——1990年代至世纪初的劳动伦理

第一节反现代的劳动与空间化的乡土

第二节自为的劳动主体

一抵达生命意识

二劳动与身体在场

第三节揉入现实质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朱杰;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孙基林;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I20I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