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雪林文学创作与徽州文化精神
【6h】

苏雪林文学创作与徽州文化精神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徽州文化精神笼罩下的苏雪林双重文化人格

第一节 双重文化人格的形成

一、徽州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

二、五四“新思想”与个人心理潜能作用下的主体文化人格

第二节 双重文化人格的对立与依存

一、“养性”与“入世”的统一

二、美文与议理文——两种立场

第二章 苏雪林作品中徽州文化的“在场”

第一节 苏雪林作品中徽州文化的自觉认同

一、慎终追远与“徽州”情结

二、徽州家庭与宗族制度

第二节 苏雪林的创作与新安理学思想

一、徽州地区新安理学发展的独特性

二、新安理学对苏雪林创作的潜在影响

第三章 苏雪林现代作品中传统文化精神的保持

第一节 早期散文中传统文艺内核与童话唯美的外衣

第二节 剧本中的道德传统与唯美主义色彩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苏雪林是民国初期出现的一位较特殊的女作家。这种特殊在于她思想与创作中表现出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的根源在于时代文化精神以及地域文化精神。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促成或限制作家的创作。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许多女作家,如苏雪林、庐隐、冰心等。他们的出现恰恰证明了时代环境的作用,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有女性持续不断地写作?而到了二十世纪,他们几乎像男性一样习惯于写作?原因在于社会以及时代环境的影响。苏雪林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家受到两种文化精神的影响,促使她形成了双重文化人格。这种双重文化人格并不分裂,而是内在相融,并直接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
  本文第一章从地域文化即徽州宗法社会结构方面着手,梳理出苏雪林童年以及青年时期所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及主体意识的矛盾性;其次,突出苏雪林文化人格所受到的五四新思想的冲击,并在作品中表现出其人格在两种文化对峙下形成的双重性以及怎样一步步统一。
  第二章主要探究苏雪林作品中徽州文化的“在场”。一方面,她在散文中自觉与不自觉的描写徽州,包括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礼俗、宗族制度等;另一方面即苏雪林文化人格中的徽州文化精神(新安理学思想)在作品中的精神占领。主要通过这两方面来说明苏雪林创作中受到的徽州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则是在中西文化视域下看苏雪林的散文与剧本创作,她将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因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而精神内核却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非主流”文艺思想的影响,如袁枚的“性灵说”。这种融会贯通正是苏雪林双重文化人格不断发展的结果,从时代文化的双重性演变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融合。本文旨在对这两方面文化的探究,来还原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苏雪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