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哈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与风险防范研究
【6h】

中哈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与风险防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结构安排和方法

第二章 国际产能合作理论和基础模式

2.1 国际产能合作理论界定

2.2 国际产能合作模式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产能合作模式研究

3.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的现状

3.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模式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风险分析

4.1 企业层面风险

4.2 产业层面风险

4.3 国家层面风险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风险防范措施

5.1 企业层面风险防范措施

5.2 产业层面风险防范措施

5.3 国家层面风险防范措施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各国均不同程度面临着经济下行的窘境,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力图推动和中亚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中亚诸国中,哈萨克斯坦和我国之间具有长远的交流和合作,双方之间的经济和贸易来往也比较频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哈提出和周边各国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后,获得了哈国政府的热情回应。最近一些年,哈萨克斯坦先后出台了“光明之路”等经济发展规划,希望在进一步强化本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全面促进该国社会、能源、工程和交通等诸多领域的发展。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哈国期间,明确提出双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构想。2015年3月,时任哈国总理马西莫夫来华访谈时,李克强总理提出推动中哈两国之间的产能合作和互助,将帮助两国升级和优化当前的产业结构,也能实现哈国“光明之路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2016年1月,中哈两国共同决定全方位开展信息和工业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互联网+”规划和哈国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哈国工业化发展规划彼此的合作与共赢。中哈产能合作的新理念和新形式,不但有利于双方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层面的优化,而且为“一带一路”周边地区和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而且还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影响慢慢扩散到其周边国家,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由“双向互助”发展到由“双向互助”和“多方联合”相融合的更深层次更宽范围的领域。研究中哈产能合作模式与其风险防范,一方面将探索推动双方产业协同升级的合理策略,促进双方构建更为友好的合作关系,也可为别的国家和地区开展类似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在参考国际产业转移等相关理论和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与“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和国内外已有关于国际产能合作文献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实现中哈互利共赢与协同升级的企业、产业和国家三层国际产能合作模式。首先,梳理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提出背景、理论基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模式。再者,通过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基础、合作条件,产业互补性和经济协调性,构建出了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次的产能合作模式,分别列举中国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哈在基础设施产业的案例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个层次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进行具体风险分析。最后,分别从企业、产业、政府三角度提出规避中哈产能合作风险相关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董宇昕;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学科 国际商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伟全,李新栋;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