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外交史学中的“威斯康星学派”研究
【6h】

美国外交史学中的“威斯康星学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导言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本课题学术史回顾和研究资料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战后初期美国国内冷战体制影响下的史学界

一、战后美国国内冷战体制的建立及其对国内政治、意识形态及学术的影响

二、“反进步主义史学”的兴起

三、战后至60年代美国外交史学各主流学派

第二章“威斯康星学派”的形成与流变

引言:关于学派产生、成长的社会学理论

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威斯康星观念”与“进步主义”史学传统

二、弗雷德·哈维·哈林顿:“威斯康星学派”的教父

三、威廉·A·威廉斯:威斯康星学派的创立者

四、沃尔特·拉夫伯、劳合·加德纳与托马斯·麦克密克:“三人组合”

五、威斯康星学派形成的启示

六、威斯康星学派的兴衰流变

第三章威斯康星学派与“对话者”

一、小施莱辛格与威斯康星学派

二、马多克斯批“新左派”引发的风波

三、约翰·刘易斯·盖迪斯与威斯康星学派

小结

第四章威廉·阿普曼·威廉斯的外交史学

一、“世界观”(Weltanschauung):美国外交史研究的新路径(approach)

二、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追求帝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三、“门户开放帝国主义”的生成与发展

四、美国外交的悲剧

五、美国内外政策的改良方案

六、对威廉斯“门户开放学说"实证方面的批评

七、威廉斯外交史学的方法论特征

小结:威廉斯外交史学的遗产

第五章沃尔特·拉夫伯的外交史学

一、美国走向帝国主义扩张的研究

二、关于冷战的历史根源研究

三、美拉关系研究

四、冲突:美日关系史研究

五、美国与全球化问题研究

小结

第六章劳合·C·加德纳的外交史学

一、“新政”(New Deal)外交研究

二、方法论转向:从经济转向观念意识

三、20世纪的美国与世界秩序问题研究

四、越南战争研究

五、加德纳与冷战史学

小结:充满战斗力的“新左派”乐观主义者

第七章托马斯·J·麦考密克的外交史学

一、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研究

二、美国外交史学方法论创新方面的探索

三、对世界体系论的探索

四、美国半世纪:用世界体系论分析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及其霸权兴衰

小结

第八章结论与思考

一、威斯康星学派的学术特征

二、威斯康星学派的学术贡献及方法论缺陷

三、作为美国外交政策批评者的威斯康星学派

四、对当前美国外交史学总体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威斯康星学派"是战后美国外交史学中一个富有特色的学派,属"新左派"外交史学或"修正派"中的激进一翼.它形成于1960年代,几经起伏,至今仍在美国外交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共八章,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其内容是对威斯康星学派的形成、演变以及它与美国外交史学界其它各流派间的互动加以描述,以求展示战后美国外交史学发展的概貌.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包括四至七章,其内容是对威斯康星学派的四位主要代表人威廉·A·威廉斯(William Appleman williams)、沃尔特·拉夫伯(Walter F.LaFeber)、劳合·C·加德纳(Lloyd C.Gardner)和托马斯·J·麦考密克(Thomas J.McCormick)的基本文本逐一加以解读,以求厘清该学派对美国外交史重大问题的见解.第三部分即第八章,为全文的结论,内容是总结威斯康学派的学术特征,揭示该学派对战后美国外交史学发展的贡献及其方法论缺陷,并展望美国外交史学的发展前景.各章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粗线条地勾勒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国内政治气候,及其影响下的主流史学尤其是"正统派"外交史学的一般状况."正统派"是对"国家主义派"、"宫廷史学家"以及"现实主义派"三大流派的笼统称呼.这些外交史学家对美国外交史及美国现行外交政策,或美化辩护,或予以批评,但无一例外,都是从对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以及他们自我定义的美国国家利益的认同这一立场出发的.同时,他们的研究方法存在着视野狭隘、系统化解释模式不足,以及史料运用上对官方档案的迷恋等缺陷. 第二章运用兰道尔·科林斯关于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的解释模型,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威斯康星学派的形成.一个社交核心的存在是该学派得以创立的根本保证.这一社交核心由弗雷德·哈维·哈林顿(Fred Harvey Harrington)、威廉斯、拉夫伯、加德纳和麦考密克组成,威廉斯在其中扮演着组织者和联络人的突出角色.正是通过威廉斯,美国外交史学中的"进步主义"传统才得以从查尔斯·比尔德、哈林顿一代,传递给了拉夫伯、加德纳和麦考密克一代;也正是威廉斯组建了一个人员基础雄厚的激进知识分子社区,并通过这一社区,把他本人以及拉夫伯等人置放在富有成果的思想脉络当中,从而获得创新的能量,然后打开局面,开宗立派. 第三章对威斯康星学派与其"对话者"间的互动进行梳理.三位论敌小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Jr.)、罗伯特·J·马多克斯(Robert J.Maddox)以及约翰·刘易斯·盖迪斯(John Lewis Gaddis)构成了论战的大致脉络.小施莱辛格与威斯康星学派论战的焦点是国家道德问题.马多克斯论战的焦点是威斯康星学派的学术诚信问题.盖迪斯对威斯康星学派的批判涉及了方法论、核心观点及其危害. 第四章分析威廉斯的美国外交史学.威廉斯关于美国外交史学的"门户开放学说",开辟了美国外交史研究的新路经,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实践及其造成的悲剧性后果,并提出了美国内外政策的改良方案.毋庸讳言,威廉斯的"门户开放学说"在实证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人们对他的方法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不能简单地把他归为"经济决定论"或"唯心论".威廉斯的史学遗产具有永恒的意义. 第五章分析拉夫伯的外交史学.拉夫伯是"一位成熟而温和的历史学家","威斯康星学派中最令人尊敬的一员".其研究议题包括了美国走向海外扩张的根源及其造成的动荡、革命的世界性后果;冷战的根源;美拉关系;美日关系;美国与全球化等.拉夫伯的全部学术著述和活动,可以总结为:从美国帝国主义的根源中汲取历史的智慧,挑战既有成说;暴露美国军事干预拉美的阴暗面;揭露冷战后"胜利主义"的虚妄,以及全球化潜伏的危机和危险;告诫美国人民警惕布什政府的"新帝国"战略对美国人的民主可能造成的伤害. 第六章分析加德纳的外交史学.加德纳的研究主题涉及了罗斯福新政外交、冷战史、美国与世界秩序、越南战争等重大问题.他关于美国与世界秩序的研究,对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作了新的阐发;他的越南战争研究颇有"国际史"笔法;而起冷战史研究,以及在此问题上与正统派、后修正派的论战,则鲜明地体现了加德纳的战斗精神. 第七章分析麦考密克的外交史学.麦考密克的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研究,对中国学者具有启发意义.麦考密克具有创新精神,比较早地对美国外交史学整体状况进行了评估,力陈其中的弊病,提出前进方向,并大胆进行创新实践.他倡导的"法团主义"综合范式,以及对"世界体系论"的改造和借鉴,都对美国外交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做出了独特贡献. 第八章总结威斯康星学派的总体学术特征、学术贡献与不足,探讨威斯康星学派对美国外交政策所作批评的意义;并对当前美国外交史学的总体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出评估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