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2.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2.2射频消融治疗

3指标收集与患者随访

3.1患者一般指标收集

3.2患者随访

4统计分析方法

5质量控制方法

5.1研究方案设计阶段

5.2临床诊疗与资料收集阶段

5.3资料的整理、分析阶段

5.4论文撰写阶段

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

2近期治疗效果

3治疗后6月肿瘤最大直径与肿瘤体积

4 AFP变化

5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6肿瘤进展情况

7患者生存情况

8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8.1单因素分析

8.2多因素分析

讨论

1经皮射频消融术原理及优势

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射频消融联合治疗的机制与优势

2.1单用TACE的局限性

2.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射频消融联合治疗的机制

2.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射频消融联合治疗具有更好近期与远期治疗效果

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射频消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4特殊位置单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与胃癌,受解剖位置、肝内转移、门静脉侵犯甚至远处转移等因素的影响,超过60%的患者难以进行手术切除。寻求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点。目前,肝癌替代治疗方法较多,以介入治疗应用较多,也被证实具有明确效果。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是血管介入与非血管介入术的代表性方法。但目前,上述两种方法单用的治疗效果及适用患者均相对局限,有必要探讨联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研究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特殊位置肝癌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前瞻性分析烟台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和/或影像学确诊的初治的肿瘤直径<5cm的单发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采用率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估算样本,考虑25%失访,计算得所需最低样本量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单纯对照组,各组42例。观察组先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2周后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收集患者基础信息、6月治疗效果、肿瘤直径与体积变化、术后甲胎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观测患者3年内生存情况;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术后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肿瘤直径、癌胚抗原水平(CEA)、TNM分期等基线信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6月后进行有效率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9例与25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6例与2例,治疗有效率为80.9%;对照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6例与19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12例与4例,治疗有效率为59.4%,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1)。  (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 6 月后肿瘤最大直径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1.91±0.42cm与0.92±0.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体积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38.66±9.28 cm3与28.01±9.48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P<0.001)。  (4)TACE+RFA组与TACE组患者AFP治疗6月后较基线的平均降低水平分别为1252.9±216.8ng/ml与976.2±23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4,P<0.001)。术后6月,观察组11例患者AFP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26.2%,对照组5例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11.9%,两组AFP正常比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779,P=0.096)。  (5)并发症中以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观察组与对照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1.9%与54.8%,患者骨髓抑制分级均相对较低,均在II°以内。其次为消化道反应与转氨酶上升,但分级均低于二级。不同组别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转氨酶上升及术后发热的发生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6)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9月(95CI%:14.391-23.609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4月(95CI%:11.149-15.581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4,P=0.017)。  (7)观察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29、0.833、0.784与0.572;对照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05、0.734、0.530与0.327,中位生存时间25月(95CI%:18.397月-31.603月)。K-M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36月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13)。  (8)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治疗方式,Child-Pugh分级及TNM分期是肝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平衡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相对于TACE+RFA联合治疗的患者,单用TACE治疗的患者3年死亡风险HR=1.748 (95%CI:1.251-2.245,P=0.035)。  研究结论: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提高RFA对肿瘤组织的消融与清除,联合治疗可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3)年龄与基线肝功能分级是特殊位置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高龄及分期较晚的患者的随访关注,严格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以改善远期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