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言代码视阈下的学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为例
【6h】

语言代码视阈下的学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伯恩斯坦的社会语言代码理论

(一)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的关系

(二)两种代码对不同家庭出身学生教育的影响

(三)语言代码变化的动力

二、伯恩斯坦语言代码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比照

(一)在中国的适应性探讨:以阶层划分为探讨基础

(二)语言代码差异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影响

三、对以往代码补偿教育的反思

(一)新的代码教育的对象

(二)新的代码教育的领导者

(三)新的代码教育的传递者:学校

(四)新的代码教育的特性:“文化剥夺”与社会融合的争辩

四、解决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公平问题的现实路径

(一)家校合作,搭建新型的代码交流平台

(二)课程、教法、评价的代码去权力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学校教育公平,作为一种评价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维度,事实上并不是一种完全抽象的价值观念,每一个人对于学校教育公平都有自己具体的判断原则。对个人或社会而言,公平的学校教育机会,并不单纯是扩大的受教育机会,而是最终取决于这些教育机会是否带来了有意义的发展。公平的学校教育不止于入学,知识的真正获得和结果的公平性也是学校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作为当代社会语言学和新教育社会学中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社会语言代码理论涉及以上各个学科,在教育社会学中常被用来解释学业成绩差别的成因,或教育选拔为何始于家庭等问题,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他试图把宏观水平的阶级、权力与微观水平的学校教育过程联系在一起,将代码定义为一种社会位置的安置机制。这为我们研究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阈。
  本文主要从精密型代码和限制型代码的关系、代码对不同家庭出身学生的教育影响以及代码变化的动力三个方面论证和探究伯恩斯坦的社会语言代码理论,在此基础上,以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语言代码理论的阶层划分为基础探寻代码理论在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公平问题中的适用范围和意义。
  同时,对以往代码补偿教育的对象、领导者、传递者和特性作出积极反思,希望从弱势背景的学生与学校主流沟通形式的差异上看待学校教育公平的问题,希望通过拓展心理辅导内容、强化家校联系、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等方式搭建新型、高效的代码交流平台,并且推进课程、教法、教学评价的代码去权力化等一系列措施,使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获得更深层次的学校教育公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