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PA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的近期临床疗效
【6h】

rPA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的近期临床疗效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设备与材料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K-MB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TnI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OD比较

五、两组患者治疗后LVDd、LVSd、LVEF比较

六、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瑞替普酶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eteplase,rPA)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rPA进行溶栓,观察组给予rPA联合磷酸肌酸钠进行溶栓。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肌肌钙蛋白I(myocardial troponin 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出血、死亡)发生率。  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6.7%(20/30),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3.3%(19/3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24h,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CK-MB分别为(49.2±6.2)U/L、(75.5±5.7)U/L,对照组血浆CK-MB升高更为明显,与观察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24h,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cTnI分别为(0.8±0.2)U/L、(1.4±0.2)U/L,对照组血浆cTnI升高更为明显,与观察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24h,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SOD分别为(175.8±23.2)U/L、(141.4±16.2)U/L,观察组血浆SOD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Dd、LVSd、LVEF分别为(50.1±2.3)mm、(41.8±2.5)mm、(60.3±3.5)%,对照组分别为(57.4±2.1)mm、(48.4±3.2)mm、(52.3±3.1)%。观察组LVDd、LVSd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如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出血、死亡等,分别为6.7%(2/30)、3.3%(1/30)、10.0%(3/30)、3.3%(1/30)、3.3%(1/30)、6.7%(2/30);对照组分别为26.7%(8/30)、20.0%(6/30)、33.3%(10/30)、6.7%(2/30)、6.7%(2/30)、10.0%(3/30);观察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源性休克、出血、死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PA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显著降低近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