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6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画”类型及特点研究
【6h】

3-6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画”类型及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由

1.“说画”是幼儿内部发展需求的外化

2.现实绘画活动中被忽视的童言,亟需教师的倾听和回应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绘画活动

(二)幼儿“说画”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画”价值研究

1.绘画与语言的相关性研究

2.“说画”的价值研究

(二)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画”类型研究

1.幼儿对自己“说画”的类型研究

2.幼儿对同伴“说画”的类型研究

3.幼儿对教师“说画”的类型研究

(三)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画”影响因素研究

1.幼儿“说画”的内在影响因素

2.幼儿“说画”的外在影响因素

(四)教师对幼儿“说画”的支持研究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二)维果茨基的自我中心言语理论

(三)全语言教育理论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三)研究工具

1.3-6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画”内容记录表

2.3-6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画”类型编码表

(四)研究过程

六、3-6岁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画”类型及特点分析

(一)幼儿对自己“说画”

1.自我指导型

2.自问自答型

3.字词游戏与重复型

4.回忆联想与想象型

5.情绪表现型

6.命名评价型

(二)幼儿对同伴“说画”

1.交流作品型

2.回忆联想想象型

3. 命名评价型

(三)幼儿对教师“说画”

1.寻求帮助型

2.告状型

3.询问型

4.表述作品型

(四)3-6岁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画”特点分析

1.泛灵性

2.投射性

3.再现性

4.创造性

5. 模仿性

6.审美性

七、3-6岁幼儿绘画活动中“说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

(二)幼儿的性别与绘画的主题

1.性别主效应

2.绘画主题主效应

3.幼儿性别与绘画主题的交互效应

(三)教师的回应

八、教育建议

(一)画前“说画”

1.运用借形想象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性

3.实施综合艺术教育,呵护幼儿的泛灵性

(二)画中“说画”

1.耐心倾听幼儿“说画”,深入解读幼儿的心理

2.运用对话教学方式,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3.采用形意结合的示范教学方式,积累幼儿的再现经验

(三)画后“说画”:改变评价模式,尊重幼儿的模仿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吴嘉琪;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学前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迁;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