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洪迈《容斋随笔》诗学观研究
【6h】

洪迈《容斋随笔》诗学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第一章 洪迈及其治学背景

第一节 洪迈的家学渊源

一、洪迈的父亲洪皓

二、洪迈的兄弟

三、洪迈生平

第二节 洪迈的时代

一、文风之盛,博雅趣尚

二、理学之兴,学术昌明

三、党派之争,宦海浮沉

第二章 《容斋随笔》及其诗学条目分类

第一节 《容斋随笔》概述

一、《容斋随笔》版本简介

二、主要内容

第二节 《容斋随笔》论诗条目归类

第三章 洪迈诗学观念的阐释

第一节 诗歌创作论

一、炼字与和韵

二、形式与意义

三、继承与创新

第二节 诗歌功用论

一、“录”——补遗事,弦乐府,纪年岁

二、“讽”——“纵观风化,监戒规讽”

第三节 诗歌鉴赏论

一、含蓄为好,得味外味

二、“叩之则应,有余味矣”

三、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第四节 诗歌作家论

一、论白居易

二、论杜甫

三、论苏轼

结语 洪迈诗学观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

一、洪迈诗学观的特点

二、洪迈诗学观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的史料笔记,与《梦溪笔谈》(沈括著)、《困学纪闻》(王应麟著)并称为宋代三大笔记名著。《容斋随笔》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诗学材料,涉及到诗歌创作、功用、鉴赏和作家评点诸方面。清人曾将其中论诗的部分抽出来,编成《容斋诗话》,论四六文的部分编为《容斋四六丛谈》。但目前对《容斋随笔》诗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存在进一步发掘的空间。本文结合洪迈的生平创作、家学渊源以及文学活动,联系宋代文化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对《容斋随笔》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和阐发,以期较为准确地把握其诗学观的理论价值,并客观的揭示其诗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全文共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主要讨论了洪迈的治学背景。孟子所谓“知人论世”,一方面“知人”,围绕洪迈的家学渊源,通过对其父洪皓、兄洪适的生平考释及洪迈性格形成、为官经历与文学著述等方面的考察,来探索家庭文化背景对洪迈诗学观的影响;另一方面“论世”,着眼于洪迈所处的时代,从“文风之盛”、“理学之兴”和“党派之争”三个方面来讨论南宋的文化氛围、文学流派、理学和党争等因素在洪迈诗学观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章主要通过考察洪迈的生平及时代背景来探讨影响洪迈诗学观的内外因素。
  第二章,对洪迈诗学观材料进行梳理。首先,从记载官制、评史考史、论诗论文三个角度简单归纳《容斋随笔》的主要内容;其次,从“论诗经”、“论作诗”、“论诗人”、“论诗篇”、“论诗用”、“论诗义”、“论诗体”、“论意象”几个方面将能反映洪迈诗学观念的篇目剔出,作为后文分析的基础。
  第三章,从创作论、鉴赏论、作家论、功用论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述洪迈的诗学观。包括诗歌创作论中“炼字与用韵”、“形式与意义”、“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探讨,诗歌功用论中诗歌的记录功能和讽刺功能的分析,诗歌鉴赏论中“诗味观”的论析以及诗歌作家论中洪迈对白居易、杜甫、苏轼等人的接受与评价。
  第四章,探讨洪迈诗学观的特点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