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城镇化路径研究
【6h】

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城镇化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人口分布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安徽省人口分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2 安徽省人口分布现状

3.3 安徽省城镇化空间分布

3.4 安徽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徽省人口分布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

4.1 安徽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空间分异及演化

4.2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空间分异演变的驱动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的城镇化优化路径

5.1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积极促进小城镇发展

5.2 合理有序地推动户籍人口管理转向常住人口管理

5.3 积极引导回流劳动力的城镇化

5.4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

5.5 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六章 结 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发表科研论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展开▼

摘要

了解人口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等方面信息,不仅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政策提供资料,而且还为国家的行政管理和人口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中国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国情,现在实行的还是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从而产生了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种性质不同的统计人口,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严重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很多常住人口不能享受到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现有对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的时空分布差异和人口结构变化方面,对人口的常住地和户籍地的空间关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安徽省作为人口和劳务输出大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分布规律方面亦缺少相关研究。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以地理学和人口学的视角,结合人口理论和人口空间分布理论,选取安徽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数与户籍人口数作为人口数据,先分析了安徽省常住与户籍人口的分布现状与特征,然后使用人口密度、分异指数、不均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重心等方法,并借用ArcGIS作为研究工具与数据平台,分析了安徽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最后,基于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借助已有研究分析安徽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安徽省常住与户籍人口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优化路径和调控措施。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和背景分析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思路等方面内容,并对国内外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对安徽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首先,选取安徽省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安徽省的常住人口分布特征和户籍人口分布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安徽省常住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在2000年—2010年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户籍人口数呈现大幅度增长而常住人口数却降低;安徽省常住人口密度和户籍人口密度空间分布都大致呈现“一点、两带、三面”的空间分布格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不断聚集,而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在不断缩减。其次,本文使用人口密度、分异指数、人口均衡性分析、空间自相关和人口重心等方法对安徽省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安徽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经济引力机制、个体选择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共同构成了安徽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最后,基于安徽省人口分布的特征,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优化路径和调控措施。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归纳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和观点,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