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单点激光与多点扫描矩阵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分析
【6h】

传统单点激光与多点扫描矩阵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2.两组SFCT、AMCT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点激光与多点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因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发生不可逆转变化的致盲性眼病.即病理表现为微血管发生渗出、缺血、缺氧改变,进而诱导机体产生增殖膜牵拉造成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丧失.因此早期的干预性治疗显得尤为关键.激光光凝是其中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包括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severNP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slight PDR)经过传统单点激光(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by multiple wavelength laser)和多点扫描矩阵激光(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by supra scan lase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变化,用来为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选择多点扫描矩阵激光模式还是单点激光扫描模式,前者是否优于后者,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1.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经FFA试验和研究证实为重度NPDR或PDR且符合PRP(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治疗标准的260例260只眼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23例123只眼,实验组137例137只眼。对照组使用传统单点激光模式行全视网膜光凝,实验组使用多点扫描矩阵激光模式行全视网膜光凝。采用海德堡频域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DI-SDOCT(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对对照组及实验组行术前测量及术后1周、3月、6月,患眼测量,测量对象及部位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记为SFCT(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黄斑中心凹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四个方位距黄斑中心凹750微米,1500微米及黄斑中心凹共9个位点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并取其平均值记为平均黄斑区脉络膜厚度AMCT(Average macular choroidal thickness)。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光凝术后脉络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在光凝术后1周时,对照组、实验组脉络膜厚度均较各自术前出现明显增加。且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厚度增加程度上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光凝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脉络膜厚度均较光凝术后1周时降低,且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光凝术后6个月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脉络膜厚度均低于3个月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实验组脉络膜厚度下降程度更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PDR和PDR会导致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使用传统单点激光和多点矩阵激光后,脉络膜厚度会在短期内(1周内)增厚,随着时间推移后,脉络膜厚度逐渐降低,多点激光与单点激光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疗效相同,多点激光光凝患者较单点激光光凝患者术后脉络膜厚度变化更小,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