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歌现象”研究
【6h】

20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歌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歌现象”的概述

第一节 作品创作的时期性

第二节 作品的标题性

小结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民歌现象”差异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间(1949—1965)

第二节 “文革”及后“文革”阶段(1966—1979)

第三节 改革开放二十年(1980—2000)

小结

第三章 “民歌现象”的民族特征及其意义

第一节 “民歌现象”的民族特征

第二节 “民歌现象”的意义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一

附 录 二

附 录 三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诞生了很多由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这种“现象”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发展的阶段性和钢琴作品的标题性。其中,发展的阶段性包括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5)、“文革”及后“文革”(1966—1979)以及改革开放二十年(1980—2000)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作品内涵和音乐特征。
  建国后十七年阶段的作品选用的民歌地域广泛,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的地方民歌,如蒙古民歌、东北民歌、江苏民歌等,该时期的作品调性稳定,主要以单一调性和四五度关系转调为主,其曲式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文革”及后“文革”阶段的作品主要以革命题材为主,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由简单、单一的发展方式逐渐复杂化;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作品增添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素材,这一阶段的作品因受到西方现代音乐思潮的影响,具有“个性化的调性处理”、“动机式的主题”等特征。
  虽然这三个阶段的音乐作品都显现出不同时期的音乐内涵和风格,但都承载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这种“民歌现象”的产生对中国钢琴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丰富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成果;促进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普及;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提供民族音乐发展的新模式等。这种“民歌现象”不仅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模板和范例,也为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