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1931——1935年)江西灾荒救济研究
【6h】

民国时期(1931——1935年)江西灾荒救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学术史回顾及选题意义

1.2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3相关界定

第2章1931至1935年江西三次受灾状况

2.1 1931的灾害状况

2.2 1934年旱灾与1935年水灾

小结

第3章中央政府对江西的灾荒救济

3.1救灾机构

3.2救灾程序

3.3救灾措施

小结

第4章江西省政府的灾荒救济

4.1急赈

4.2工赈

4.3调粟

4.4卫生防疫

4.5抗旱救涝、护堤及修堤、垦荒

4.6蠲免

4.7灾荒救济中的腐败现象

小结

第5章民间组织的灾荒救济

5.1红卍会及其赈济活动

5.2其他一些民间组织对江西的助赈

小结

第6章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灾荒频发的国家,灾荒救济历来为官府所重视。本文主要对民国年间(1931-1935年)江西地区发生的灾荒进行考察,着重探讨了国民政府尤其是江西省政府实施的灾荒救济政策和措施,具体体现在急赈、工赈及仓储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又存在救济资金严重不足、赈济过程中有贪污腐败的现象等不足;地方民间组织在灾荒救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1931年以来国民党政府在关于灾荒救济立法与相关条例的制定实施、从事赈济的官员思想观念等的变化情况,由此反映灾荒救济近代化在民国时期的江西地区具有初步程度却又是极为缓慢的过程,从而对民国社会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