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张炜小说中的自然书写
【6h】

论张炜小说中的自然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张炜小说创作自然书写的研究意义

1.张炜创作概述

2.国内研究现状

3.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二)张炜小说创作自然书写的来源

1.童年的记忆

2.道家文化的传承

3.作家的自觉意识

一、张炜小说自然书写的意象类型

(一)自然意象

1.“芦青河”意象

2.“植物”意象

3.“动物”意象

(二)人物形象的建构

1.“流浪汉”的人物群体

2.“自然化”的人物群体

(三)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对立”

1.对“城市”的批判与逃离

2.对“乡村”的眷恋与回归

二、张炜小说自然书写的四重境界

(一)记忆与眷恋:“芦青河”境界

1.清新的田园生活

2.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

(二)批判与反思:“古船”境界

1.农业文明的挽歌

2.人性之思

(三)融入与退守:“野地”境界

1.山林与田园的退守

2.野地上的流浪

(四)哀婉与沉思:“高原”境界

1.“我”的理想家园

2.道德乌托邦理想与实践理性的两难选择

三、张炜小说自然书写的叙事特征

(一)“真”的执着

(二)“诗”的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20世纪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科学不断进步,但这种文明的进程是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危机,越来越多的作家们开始关注自然问题,他们自觉地将自然意识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当中,对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因素进行批判。张炜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张炜在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虽然有所不同,但他的小说创作却有一以贯之的主题,那就是对“自然书写”的坚守。张炜对“自然”的思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代初期张炜小说创作以“田园牧歌”为主题,对“自然”还停留在赞美和歌颂的阶段;到了1980年代后期作家由对“自然”的赞美开始转向为对现实、对历史、对人性的批判与反思;1990年代后期作家在这一阶段的文学创作其实是在探索一种人类自救自赎的途径,他将目光投向大地,“融入”,是他在欣赏大自然时所秉持的独特的审美观,融入野地,回归自然,回归大地,这个阶段也是张炜“自然书写”的集中体现;进入21世纪以来张炜发表了长篇巨作《你在高原》,这部鸿篇巨制可谓是张炜文学创作的总结,也是张炜“自然书写”的成熟。  本文纵观张炜四十多年的创作之路,结合张炜的小说作品,从自然视角出发,结合自然批评的相关理论研究,对他小说中的自然书写做一个解读。绪论主要是对张炜的创作以及国内研究现状做一个梳理。第一章介绍小说自然书写的文本世界,关于他笔下的芦青河、动物、植物、男性、女性等。第二章通过对他小说中“自然书写”发展流变的分析,对此总结出四个阶段:记忆与眷恋:“芦青河”境界;批判与反思:“古船”境界;融入与退守:“野地”境界;哀婉与沉思:“高原”境界。从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到人性的反思,再到田园的退守以及最终的归宿—野地,最后是“我”的理想家园与道德乌托邦梦想的碰撞,“回归乡土文明”的理想化自我救赎遭遇现实社会发展时所呈现出的不可避免的冲突进行了思考和论述,最终发现还是找不到灵魂的寄托之所。第三章是张炜小说创作求“真”、求“诗”的艺术特征。  自然书写是贯穿着张炜创作的主线,也是张炜小说创作的支点所在。张炜始终坚守在远离形式化和欲望化写作的阵地上,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著录项

  • 作者

    熊敏;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冯昊;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张炜,小说创作,自然书写,家园理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