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
【6h】

新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课题根据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成果评述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四、选题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历史语境中的享乐主义

一、享乐与享乐主义辨析

(一)需要及其层次划分

(二)享乐的合理性依据

(三) 享乐与享乐主义的基本界限

二、新享乐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一) 新享乐主义的本质内涵

(二)新享乐主义的时代特征

(三)正确理解新享乐主义本质特征的意义

三、享乐主义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 传统享乐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新享乐主义形成的现实原因

第二章 新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新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享乐范围不断扩大

(二) 享乐方式多样化

(三)享乐载体日益网络化

(四)“游戏”人生逐渐泛化

二、新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的主体原因

(一)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

(二) 情绪主导,意志薄弱

(三)面对挫折的逃避心态

(四)自尊、自律、自强品质欠佳

三、新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后果

(一)危害身心的健康与发展

(二)人生方向的迷失与意义的失落

(三)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影响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中新享乐主义倾向的价值应对

一、加强与改进以勤俭为导向的劳动教育

(一)以理服人,深化国情社情教育

(二)以文化人,增强勤俭节约的荣誉感

(三)以情动人,培育感恩意识

(四)立足生活,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

二、加强以坚毅为导向的自制力训练

(一)节制内在欲望

(二)抵制环境诱惑

三、加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人生观教育

(一)引导大学生从平凡人生到有为人生

(二) 激励大学生确立人生的理想信念

四、加强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价值评判标准

(二)以实践教育增强价值实现的责任意识与担当勇气

(三)以磨砺教育坚定价值追求的信念和意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新享乐主义是一种伴生于消费社会、互联网等当代科技,追求个人欲求的绝对化、精致化和虚幻化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兴起于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繁荣时期,而在我国则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而逐渐传播开的。除了与传统享乐主义“快乐就是最高目的”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外,新享乐主义以大众文化为背景,与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紧密相连,具有大众化、虚幻化、日常化和模糊化等特点,表现为时尚享乐主义、艺术享乐主义、技术享乐主义和性享乐主义等不同类型。
  当代大学生群体同样受到了来自新享乐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这里的当代大学生主要指的是出生并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以及我国互联网生态中的90后“原住民”。具体表现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色情和暴力文化消费,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以恋爱之名的性享乐,甚至个别女大学生为了享乐出卖身体“傍大款”,做“二奶”等。大学校园里不断增多的学习功利化、精神懒散症、行为拖延症,以及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等现象,都直接或间接与新享乐主义相关联亦或是其副产品。新享乐主义给部分迷失的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到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从身心健康受损到人格尊严的滑落,从美好爱情的变味到人生意义的迷失等。新享乐主义对大学校园的侵染把部分青年大学生本应具有的梦想、激情、活力、进取等一切美好的东西消融殆尽。
  开展针对享乐主义尤其是新享乐主义的批判与斗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学生实际,把批判新享乐主义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要加强劳动课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课培养大学生勤俭品质的实效性;党团组织要组织和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班主任要以班风学风建设、主题班会、集体活动、个别谈心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批判、抵制新享乐主义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进而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格局,积极调动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教育力量,统筹协调,使其同向发挥作用。
  必须立足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勤俭美德;多种方式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断增强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制、自为自强的意识和定力;此外,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个人的内在修养,并促使其逐渐树立乐于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勤劳节俭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落实、落细、落小,渗透进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把批判和抵制新享乐主义的教育与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帮助其构建科学的人生发展规划并积极投入到追求和实现“人生梦”以及“中国梦”的实践当中,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最后,要加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