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语境下的潘金莲形象阐释
【6h】

历史语境下的潘金莲形象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潘金莲形象之原型溯源

(一)英雄时代的淫娃荡妇——《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二)声色市井的饮食男女——《金瓶梅》中的潘金莲

(三)传统社会的红颜祸水——“水浒戏”中的潘金莲

二、潘金莲形象之现代变形

(一)大胆求爱的“东方莎乐美”——欧阳予倩的《潘金莲》

(二)勇于担当的道德牺牲品——田汉的《武松》

三、潘金莲形象之当代演绎

(一)潘金莲形象重塑之原型叙写

1.原汁原味的古典原型——魏子云的《潘金莲》

2.亦虚亦实的文体实验——何小竹的《潘金莲回忆录》

(二)潘金莲形象重塑之两性书写

1.善恶同体的底层弱女——魏明伦的《潘金莲》

2.刚柔并济的复仇使者——李碧华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自元末明初的《水浒传》成书以来,潘金莲形象历来为不同时代的文人学者所津津乐道,成为中国文学画廊中经久不衰的文学原型之一。该形象具有作为原型的本元性、象征性、复现性,一方面始终潜存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一方面其发生和衍化带上了历史性因素的种种印记,从而其形象和形态呈现为一个动态的塑型过程,流变于传统和现代、固守和超越、翻新和反复之间。该形象经由不同作家的创作实践活动,在不同文体中置换变形,在多部作品中反复再现,在时代长河中持续被赋予新的内涵,不仅激活了民族深层情感和人类集体无意识,而且承载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价值取向、性别观念和精神意蕴。纵观古今,潘金莲从施耐庵的英雄时代游走至兰陵笑笑生的声色市井,从欧阳予倩的现代话剧信步于魏明伦的荒诞川剧,从何小竹的太虚幻境穿越到李碧华的诡魅世界,已然由“千古第一淫妇”的原始形象,逐步褪去淫邪的本色和耻辱的印记,蜕变为富有传奇色彩和个性光彩的悲剧女性。据此,本文将潘金莲形象的流变史置于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探寻这一文学原型在历代作家笔下的不同阐释与另类表现,试从人性和女性的视阈考量潘金莲的形象意义,以审问和反思的目光看待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力图全方位地呈现潘金莲形象的承接与新变、演绎与拓展。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述潘金莲形象在古典文学中的人物特点,结合《水浒传》、《金瓶梅》和“水浒戏”等相关文本,追溯其原型意象的初始模式和形成过程;之后基于社会变革和文学律动等宏观层面,梳理潘金莲形象在现代文学中的置换变形,解析欧阳予倩和田汉等“五四”先驱者的相关剧本,提取两部剧作的改编特点与人物亮点,借以探讨潘金莲现代形象的全新释义与艺术价值;最后将评判目光置于以魏子云、何小竹、魏明伦、李碧华等当代作家的相关作品中,综合其创作背景、写作观念、改编方式和性别视阈等因素,从原型叙写和两性书写这两方面切入,分述和比较四类文本中的故事模式、叙述方法和形象特征,揭示出潘金莲形象在当代文学舞台上的别样演绎和多元再现,从而体悟其重塑背后的时代内涵和深层因素,探索女性主体由失语到发声、从缺席到回归的历史进程。此外,在阐释上述观点的过程中,笔者将针对潘金莲形象在不同作家作品中的改编局限作些分析,力求在把握其流变现象与重塑轨迹的同时,对其间存在的审美缺陷与艺术缺憾,进行一些合理的探查和科学的评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