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郑板桥“书”、“画”关系辨析
【6h】

郑板桥“书”、“画”关系辨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言

第一章 “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概念

第一节 “以书入画”理论辨析

第二节 “以画入书”理论辨析

第三节 对书、画关系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 郑板桥“以书入画“的艺术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清代时期书风的影响

第二节 郑板桥的人生经历及性格特征

第三节 兰、竹创作题材的选择

第三章 郑板桥“以书入画“的艺术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郑板桥“以书入画”的艺术思想

第二节 郑板桥“以书入画”的艺术实践

第四章 郑板桥“以画入书”的艺术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郑板桥“以画入书”的艺术思想

第二节 郑板桥“以画入书”的艺术实践

第三节 对郑板桥“以画入书”的评价

第五章 郑板桥“书”、“画”创作中的融合表现

第一节 “书”中有“画”——六分半书

第二节 “画”中有“书”——题画诗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艺术中的两个最具民族特色的分支——书法与绘画一脉相承,其内在的关联一直是学界致力于梳理的理论命题,出现了如“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等论点引发了关于艺术本体论层面的思考。本文以郑板桥的书画艺术为研究切入点,就其书、画作品中表现出的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创造理念和艺术成就来剖析中国书法和绘画之间独特的互动关系。郑板桥作为清代最优秀的文人画家之一、“扬州八怪”重要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有着“诗书画三绝”之誉。就其书法而言,他能够跳出窠臼,不被笼罩了整个清代书坛乌、方、正的“馆阁体”所束缚,能够另辟蹊径,以其独有的书体——“板桥体”,显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将剖析郑板桥是如何将画法融入书法或者将书法之笔引入绘画创作的,探究这样的艺术创造方式所折射出中国书画创作特有的“以书入画”和“以画入书”的双向互动。
  本文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分为五个章节,各个章节的内容介绍如下:
  绪言部分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郑板桥的书画理论大多是他在创作实践中获得的结果,而这些书画理论又反过来提升了他的实践水平,使得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书与画融为一体,其真正实现了书、画之间的完美结合。
  第一章主要是对“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概念的辨析以及笔者对书、画关系认识的总结。由于书法与绘画在笔墨上的相似性使得它们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书法的用笔用到绘画中使得画面凸显灵动、自然的特征,同时书法与绘画融合正是实践了文人画所追求的“以书入画”的观点,对文人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画家独有的对造型的敏感程度以及创新意识是其书法创作结体多变、章法布局更为灵活的原因之一,“以画入书”使得书法的内涵更加的丰富。
  第二章论述了郑板桥“以书入画”艺术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三方面,一是清代时期书风的影响,二是郑板桥个人的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征,三是其兰竹这一特殊创作题材的选择。
  第三章主要是对郑板桥“以书入画”的艺术思想以及艺术实践的论述。其“不泥古法”、“怒不同人”的艺术创作观念使得他摆脱传统的束缚,在绘画的用笔和书与画的布局上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风貌。
  第四章主要论述郑板桥“以画入书”的艺术思想及其对“以画入书”的艺术实践。郑板桥将绘画形象借入书法当中,有时取兰竹之意而不露痕迹,将物象的生长特点与各种书体的特点相融合从而达到“以画入书”的目的。这在他的楷、行、草书中均有所体现。
  第五部分主要是对郑板桥书法与绘画相互融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论述,这部分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引以为傲的六分半书,一个是其题画诗。
  第六部分总结了郑板桥独具个性的书画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